寶寶腸套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說熟悉,是因為幾乎所有媽媽都聽說過這個疾病,也大多被告知:小心寶寶腸套疊!說陌生,是因為即便寶寶腸套疊了,媽媽十有八九仍渾然不覺。可見, 作為寶寶常見病的腸套疊具有隱蔽性。
所謂腸套疊就是腸子異常地逆向蠕動,前段腸子套入後段腸子的管腔中,形成腸阻塞,腸黏膜腫脹缺血,從而出現血便。如果診斷、治療不及時,就可能導致腸壞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寶寶腸套疊來說尤為重要。如何盡早察覺寶寶得了腸套疊?怎樣及時、合理地配合醫生治療?帶著媽媽們的問題,我們采訪了著名兒外科教授周以明。
A. 急性腸套疊:你需要了解的三方面知識
1. 識別腸套疊——重中之重
“高危”年齡:2個月~2歲。
寶寶表現:
腹痛——寶寶陣發性哭吵,或寶寶沒有哭吵,臉色卻一陣陣發白;
嘔吐——常與哭吵同步進行。初為反射性,以後為腸梗阻表現;
便血——在腹痛6~8小時後出現果醬樣血便;
腹塊——有時,可在寶寶肋緣下面摸到臘腸樣塊。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四大症狀,媽媽就要想到寶寶可能得了腸套疊。但是,寶寶發病時,典型的四大症狀都有的並不多。因此,這就要求媽媽細心加耐心,如果發現寶寶哭吵時有雙膝蜷曲、雙手按抓腹部的情況,媽媽也應考慮寶寶腸套疊的可能,及時就診。
2. 關鍵的24~48小時
腸套疊的凶險與否,往往與媽媽或帶養寶寶的成人有關,如在寶寶發病24~48小時以內,病情被及時發現,寶寶被及時送往醫院,且得到正確的診治,愈後情況相當良好。
寶寶腸套疊發病不超過48小時,大多可通過空氣灌腸治療而治愈,這種方法治療腸套疊效果好且無創傷。但是,超過48小時,就不能做空氣灌腸治療(只做診斷性空氣灌腸),可能需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
*寶寶陣發性哭吵超過3小時,有血便,嘔吐,拉稀、感冒或飲食改變,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狀況,都應及時上醫院就診,以排除腸套疊。
*醫生的診斷手段主要通過寶寶的病史和儀器(B超、X射線透視)檢查確診,因此,媽媽在送寶寶去醫院就診時,應將寶寶發病的詳細情況告知醫生。如寶寶有血便,最好將便便帶往醫院,以便醫生及時正確診斷。
*一旦懷疑寶寶腸套疊,在送寶寶去醫院途中,應立即禁食禁水,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如有嘔吐,應將頭轉向一邊,讓其吐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寶寶腹痛,切勿用止痛藥(包括退熱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影響診斷,贻誤病情。
*送醫院途中注意寶寶病情的變化,盡可能詳細地告訴醫生。
3. 恰當的治療方法
腸套疊的治療並不復雜,但采取合理恰當的治療方法卻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反而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空氣灌腸
治療指征:寶寶全身狀況良好,沒有腸梗阻。
方法:醫生在X線透視下,將灌腸管道從寶寶肛門進入,控制一定的壓力,將空氣灌入套疊的腸子遠端,空氣的壓力使套入的腸子退回原處,促使套疊的腸子復位。
Tips:若腸子在低壓力下不能復位,應不再增加壓力,而采用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腸套疊超過48小時。有明顯腸梗阻或有腸子壞死表現等。
方法:打開腹腔,將腸套疊之腸曲托出,由遠端往近端擠回去,使之復原,檢查腸子是否健康,並作相應處理,如替腸減壓、腸切除、腸吻合等,同時去掉闌尾。
專家告訴你:
不要認為手術要“開腸剖肚”就本能地拒絕,其實,腸套疊手術還是很安全的。相反,空氣灌腸時,如果在空氣壓力低時腸子仍不能復位,隨意增加壓力的話,反而易導致腸子穿孔,造成嚴重後果。
*核查療效
經過空氣灌腸治療後,寶寶腸子是否復位,不僅要在治療過程中通過拍片、醫生眼睛觀察了解,還要留院觀察。醫生會讓寶寶服用黑色的活性碳片,在6~8小時後寶寶拉出黑色大便,且無哭吵、嘔吐等現象,才可出院回家。1 2 下一頁
![]() |
給孩子接種疫苗並非買“終身保險”
“不少年輕白領因為自己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接種疫苗或漏接種,有些白領甚至認為,疫苗早打晚接種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接種疫苗後就可以保險不生病。”在昨天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的&ldq |
![]() |
為何寶寶容易拉肚子?
緣由1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