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康復

  ●對有腦損傷史的高危兒應細致觀察;

  ●出生後應定期帶孩子到兒科進行相關檢查;

  ●痙攣型患兒的家長要學會康復訓練方法,抱孩子、與孩子說話、喂水等姿勢都有講究;

  ●年齡大、有繼發障礙、有適應症的患兒,才應考慮做手術;

  ●治腦癱,康復治療最有效,藥物治療只起輔助作用。

  一位滿心歡喜的爸爸,當得知自己剛剛來到世上的寶貝腦子有問題時,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懇求醫生:“救救我的孩子!”這是發生在某醫院的一件真事。對於一個家庭,有了患腦癱的孩子,就等於背上了巨大的精神包袱、沉重的經濟負擔。家長就不得不四處奔走求醫,甚至有可能上當受騙。

  貴在“三早”

  在新生兒專業領域耕耘多年,主要從事圍產期腦損傷研究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兒科教授周叢樂指出:小兒腦癱要達到最好的  治療效果,就要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她說,由於70%~80%的小兒腦癱患者,是由圍產期窒息缺氧、顱內出血等因素引起腦損傷所致,因此,腦損傷被認為是腦癱的高危因素。要早期發現腦癱患兒,就要對有腦損傷病史的高危人群重點監測。

  因為腦癱患兒症狀出現的時間早晚不同、程度不同,所以目前靠患兒家長早期發現還有一定困難。她認為,兒科醫生對高危兒連續細致的觀察,對腦癱的早期發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也提醒出生時有腦損傷的嬰兒家長,在孩子出生1個月、3個月、半歲時,應定期帶孩子到兒科進行相關檢查,防患於未然。

  周教授說,一旦孩子被確診患了腦癱,家長不要悲觀失望,要立即帶孩子到有條件的正規醫院治療,切忌亂投醫。目前已有多種方法可以治療腦癱,但她強調,治療開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治療需打“持久戰”

  專家指出,治療腦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切忌心存幻想,以為靠吃藥或做一次手術,就能治好病。只有在醫生的指導下,持之以恆,綜合治療,才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進入90年代,北大醫院對小兒腦癱的治療和研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預防保健科、小兒科和物理醫學康復科協作,對上百例腦癱高危兒進行早期干預,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多數孩子經干預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症,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個孩子癱瘓在床。物理醫學康復科的黃真大夫介紹說,在北大醫院,一旦經兒科確診或懷疑孩子患有腦癱,馬上轉入物理康復科開始功能訓練,接受治療的孩子年齡絕大多數在6個月以內,年齡最小的出生還不到一個月。她告誡患兒家長,由於腦癱的治療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光靠醫生的努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才能收到理想的療效。黃真介紹說,在腦癱患兒中,痙攣型最常見,約占70%~80%.她建議,家長在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學習一些家庭康復訓練方法。如:對於痙攣型的患兒,抱孩子時不能直著抱,應讓他騎在家長的腿上或腰部;睡覺時將孩子的兩側肩胛骨墊起來或讓其側臥;與孩子說話時,要采取與他平行的位置;喂水時要從低處喂等方法,以達到抑制患兒異常姿勢的目的,使康復訓練貫穿於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目前,他們在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主要采用的是從國外引進的以神經發育學療法為主的綜合性治療,來糾正患兒異常的運動模式,幫助他們建立起正常的運動模式。

  康復訓練最重要

  中國康復醫學研究中心兒童康復科主任胡瑩媛介紹說,她所在的兒童康復科,收治的絕大部分是腦癱患兒,門診加病房每年有2000位腦癱患兒就診。她說,治療腦癱有許多方法,中醫包括按摩、中藥、中醫穴位注射等。西醫有運動療法、語言訓練、理療、認知教育及配合必要的藥物、手術等。她指出,由於腦癱主要表現為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同時經常合並智殘、癫痫,嚴重的甚至有咀嚼吞咽等障礙,是一種綜合征,所以治療要采取綜合手段。胡瑩媛主任說,在治療中,對具體病例要進行全面評價,必須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確定治療方法。比如矯形手術,年齡大的有繼發障礙,對有手術適應症的孩子才能做。

  專家們一致認為,目前在腦癱治療中,方法雖然很多,但康復治療是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藥物等治療是次要的,只起輔助作用。專家還認為,腦癱治療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功能改善比較困難,但只要堅持康復訓練,患兒的功能是會有所改善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辨別腹瀉類型?

  腹瀉應根據病因進

幼兒的注意也是沒有焦點的

我們無法通過直接詢問來了解小嬰兒的意識是什麼樣的,但卻可以嘗試研究能夠體現在典型的外顯意識中的內源性意識,從而了解嬰兒的意識。同樣,這種間接的方式也適用於幼兒。此外,也可以詢問幼兒有何體驗。直到20世紀90年代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