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神經科 >> 小兒腦癱 >> 小兒腦癱診斷治療 >> 腦癱患兒慎做手術

腦癱患兒慎做手術

  腦癱是腦性癱瘓的簡稱,是嬰兒從出生前到生後一個月內出現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病因多為產前或產時因素,如高熱、腦缺氧、顱內出血、感染、早產、難產、核黃疸、病毒性腦炎等。孩子一旦患上此病,家長愛子心切,急於求成,常采用手術來矯正這些異常姿勢。腦癱的治療是多方面的,包括運動功能訓練、認知功能訓練、語言訓練等。矯形手術僅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手段,而且在手術前後均需要不斷進行各種康復治療,並且只適用於極少數肢體障礙較重或出現明顯影響功能的畸形的腦癱患兒。實際上腦癱患兒雖然病殘表現於肢體,但病因是腦細胞受損傷所致。

  對腦癱患兒采取手術治療是違背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的短期行為,可能對孩子進一步的康復治療、生活自理、回歸社會造成不利影響,由此應慎重選擇手術治療小兒腦癱。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腦癱治療領域出現了一種中西醫結合、內外同治、協同綜合治療的新型治療康復模式。對於腦癱的認識,中醫認為多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的范疇,在傳統治療方法上主要采用安神益智、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藥物治療及針灸按摩等治療手段。現代醫學以細胞生物學說、病灶學說、病理學說為基礎,積極強調功能訓練(尤其是早期干預)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的可塑性,要求綜合協調運用各種治療措施以減少孩子身心社會功能障礙,目的是使孩子生活自理、功能獨立、回歸家庭和社會。

  腦癱的康復手段首推PT(物理治療)和OT(作業治療)。康復醫學於19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是針對腦癱患兒的痙攣、萎軟無力以及步態異常等症狀,采用主動訓練、被動訓練等,矯正患兒的異常姿勢,形成正確的站立行走姿勢。這是一種引導式康復方式,目的在於讓患兒身心等功能全面康復,使他們在運動功能、智能發育及精神心理上獲得最大程度的恢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兒童免疫接種的十不宜

1、當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時不宜接種,如:發燒、腹瀉、嘔吐時,暫時不打預防針。當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7.5度時,應請醫生檢查發燒原因,待治愈後再接種,這是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另外,發燒

為什麼孩子都是不愛吃飯?

你也許會從鼻子裡哼一聲,中國哪個小孩子不是喂大的,哪有這麼邪乎。不過,我們對兒童發展規律認識得越多,就越會發現,傳統的養育方式確實需要逐步修正,這樣我們才有進步啊。其實,你也完全可以驗證一下,寶寶是不是因為被剝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