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處一:促進腎結石 研究表明,甜飲料消費和腎結石及尿道結石風險顯著相關。分析認為,甜飲料降低了鈣和鉀的攝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攝入量,可能是引起腎結石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 害處二:促進肥胖 研究證據已經肯定,多喝甜飲料會有效促進肥胖,而少
孩子第一次幫忙疊衣服、第一次主動站到小凳上伸長手臂幫著洗碗、第一次爭著要包餃子……通常父母的感受,是又欣慰又氣惱,欣慰的是,孩子開始有興趣分擔你的重任,開始有了自立意識的萌芽;頭疼的是,這麼小的孩子摻和進來,多半
很多家長都把物質獎勵作為督促孩子學習、讓他們乖乖聽話的一種手段,因為它在激發孩子動力的初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容易達成。但對很多家庭來說,一般的物質刺激已很難滿足孩子的“胃口”,很容易失去激勵的作用和效果。同時,不斷
小兒服中藥湯劑比較困難,這就要求盡量將中藥湯劑煎熬得少一些,可分多次服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一般一劑藥煎兩次後總計60毫升即可,每次服用10-20毫升。3-7歲的孩子可煎100-150毫升,每次服30-50毫升。7歲以上的兒童可煎150-20
但是,春筍含有大量粗纖維,大量進食後很難消化,對胃腸疾病及肝硬化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它還含有難溶性草酸鈣,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與利用,尿道、腎、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 而兒童多吃筍不僅會傷胃,春筍中含有較多的草
3歲是潛能開發的關鍵期 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征,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後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只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
寶寶出生時由於受到媽媽產道的擠壓,其鼻淚管末端的瓣膜會破裂,使得鼻子和鼻淚管之間的通道暢通。但是,有些寶寶出生時鼻淚管末端的瓣膜沒有破裂,導致眼淚無法通過鼻腔排出而致鼻淚管堵塞。 大多數的鼻淚管堵塞在6個月內都會消失,還有少數後來也會消失
研究稱:腿粗屁股大更易生聰明娃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稱,臀部和大腿脂肪越多的女性有較高可能會生出聰明的寶寶,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腦部神經發育需要很多的脂肪酸DHA,這些脂肪酸絕大部分來自媽媽腿部和臀部的脂肪庫。 科學家還聲明,脂肪不是缺
3歲看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
▍哪些寶寶需要補充益生菌呢? 剖腹產兒、早產兒、低體重兒、人工喂養兒:這些孩子免疫力低下,三天兩頭不是感冒就是腸炎。 腹瀉或便秘的寶寶:不論細菌、病毒、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有腸道菌群失調。 腸炎寶寶:潰瘍性結腸炎
▍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新生兒期的寶寶會經常出現驚顫、用力使小臉通紅,頭左右搖動,這是由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髓鞘化沒有完成,其興奮容易擴散,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日趨完善就會慢慢消失,但是如果寶寶出現高燒,可能發生高熱驚厥
都說春天是孩子長高的黃金季節,不少爸爸媽媽摩拳擦掌紛紛推出各自的寶寶長高方案,希望抓住機會給娃“拔高”一下,而在大多數的家長眼裡,補鈣就是讓孩子長高的最佳方法,不光要喝牛奶,還要和大量骨頭湯,吃鈣片甚至吃蝦皮,然而光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指出,當孩子能夠自己爬了(包括坐後),孩子的活動天地就大了,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也願意自己去探索,但在孩子活動的周圍潛藏著一些危險因素,因此家長要格外小心,細心照料。 張思萊提醒,當
超囧對話:女兒要嫁給爸爸 4歲的女兒看到爸爸和她媽媽的結婚錄像特別高興,看得很入迷,不停地說:“爸爸好帥氣,我也要結婚。”到現在,她一看到別人辦婚禮,就嚷著說也要結婚,媽媽告訴她:“等你長大了就可以結婚
澳大利亞首席親子教養專家及暢銷書作家邁克爾·格羅斯(MichaelGrose)認為,在家長們對家庭教育重視的背後,顯示出來的是我們對外部世界激烈競爭的擔憂。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說法有很多,但它們都傾向於表達的理念是“如
甜美的森碟打動了不少網友,大家紛紛留言:“森碟!可愛又美麗!”“森碟好萌!安靜的美少女!”“很專注的欣賞森碟美美的容顏,突然看到一只清亮的眼睛,嚇著我了。” 對家長來
一、四個月內純母乳不可加果汁 母乳喂養是給寶寶最好的愛,4個月內完全純母乳喂養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因為4個月內的母乳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了。 二、常曬太陽,提高免疫力 常曬太陽,不僅可以給寶寶補鈣,還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不
自殺低齡化成全球性問題 兒童與青少年的自殺問題,正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最近,英國頻頻傳出兒童自殺的消息,有孩子在上吊前在自己胳膊上刻上“Hate”(恨)、“Fat”(肥胖)這樣的字眼。英國
孩子的成長應當是在不斷的自我矯正過程中度過的,如果缺少真實的評價,就會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認識的盲區。 父母的虛誇讓她陷入困惑之中 13歲的楚蓉快要小學畢業了,她近來總在鬧脾氣。她拒絕爸爸媽媽翻閱她的書本,拒絕將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
以為大點能好,沒想到差點耽誤孩子 “原來寄希望孩子年齡大點情況會有所好轉,可轉眼三年過去,孩子快要上小學了,情況還是挺糟糕。”說起兒子陶陶的情況,孫女士眼含淚水。 3年前,家住濟南歷城區的陶陶在進入幼兒園一個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