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家務的好處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運用到大肌肉。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復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4.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5.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
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例如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地折在一起,還要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屬性放進不同的抽屜。
二、家務清單
1.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3-4歲
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4-5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自己獨立鋪床;准備餐桌(從幫家長拿餐具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並拿來干淨的床單開始);自己准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 |
寶寶長牙後半夜別喝奶
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帶孩子第一次看牙醫應該在孩子第一顆牙齒萌出到一周歲之間。因為第一次看牙醫,不僅僅是治牙病,還要請醫生評價家長的喂哺方式。之後,為了及早預防和發現齲齒,建議家長每隔3個月帶孩子看一次牙醫。對 |
![]() |
面對寶寶嗆奶 媽媽應對要得法
嬰兒,特別是新生嬰兒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嗆奶。而嬰兒的神經系統剛剛發育,一些反射還很薄弱,他們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出。於是,常因奶液對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