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顧
程女士平日工作非常繁忙,每周只有一天時間陪在孩子身邊,多數時候都是保姆照看孩子。一個周末的晚上,程女士的一個同事帶著女兒來家做客。程女士讓兒子陽陽去陽台拿玩具給小朋友玩,陽陽哭鬧著不肯去。程女士很尴尬,最後她只好親自去拿玩具給孩子玩。
客人走後,程女士蹲下來問陽陽:“你為什麼不肯去陽台上拿玩具呢?”陽陽哭著說:“陽台上有大灰狼,每到晚上就會進來吃陽陽。”“這是誰告訴你的?”程女士問兒子。“是阿姨!”原來保姆每天做飯的時候,陽陽總是到陽台上去玩,保姆怕孩子出事,就說陽台上有大灰狼,以此嚇唬陽陽。陽陽很聽話,從此便不去陽台玩了。可是每到天黑,陽陽就很害怕。
為了幫陽陽消除恐懼感,程女士就對他說:“媽媽陪你去陽台,把大灰狼抓住,誰叫大灰狼老是嚇唬我們呢。”陽陽跟在媽媽的後面,可每次去陽台燈光都是亮亮的,什麼都沒有。程女士耐心地告訴兒子:“阿姨是怕你一個人在陽台上玩,出危險,陽台上根本沒有什麼大灰狼。大灰狼只會在很遠的深山裡。”
成人用嚇唬的方式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是不對的,孩子的心裡原本沒有什麼恐懼感,成人的嚇唬很容易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這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好心態。
有些膽小的孩子一會兒讓媽媽陪他睡覺,一會兒鑽進自己的小被窩,一會兒還睜著眼睛、探出頭東張西望地去找那個可怕的東西在哪裡。當孩子表現出恐懼的神情時,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孩子害怕一定有原因,父母一定要問清楚孩子害怕什麼,然後找出問題的症結,幫助孩子驅散恐懼的陰影。
6歲的萍萍,每天晚上都要鑽到爸爸媽媽的床上。她總是說天黑了,房間裡有怪物。她恐懼的神情,讓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萍萍漸漸長大了,爸爸媽媽希望鍛煉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萍萍總說害怕。
有一段時間,萍萍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敢一個人睡覺了,可有一天晚上一陣雷聲把萍萍驚醒了,她半夜裡大喊:“媽媽!媽媽!”
媽媽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就去咨詢了心理專家。在專家的建議下,媽媽給萍萍買了小手電筒,讓她在晚上用來照明,還給萍萍聽最動聽悅耳的鋼琴曲,分散萍萍的注意力,萍萍每次為了快點睡著,就在心裡數數。媽媽告訴萍萍,生活中沒有什麼妖怪和魔鬼,沒必要害怕,而且爸爸媽媽就睡在萍萍的隔壁。
至於雷聲,媽媽給萍萍買了一本有關自然科學的書,給萍萍講了雷聲、閃電形成的原理,雖然萍萍不太懂正電、負電,但至少她知道那不是怪物。慢慢地,萍萍變得膽大了,而且獨自在自己的房間裡也能睡著了。
孩子在童年時期最富有想象力,他們喜歡把自己生活中遇到和了解的事情進行誇張式的想象。比如,他們可能認為雷聲是怪物使的招數,是魔鬼使壞;他們還會把平日動畫片裡的怪物、魔鬼很自然地聯想到生活中來。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要進行非常細致的、切合實際的教育。父母一定要耐心細致地給孩子解釋疑惑,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幫他們消除恐懼感。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有效地戰勝恐懼心理呢?
第一,不要懲罰或嘲笑孩子的膽小。
有些父母說孩子是“膽小鬼”,甚至給予懲罰,這些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不僅改變不了孩子膽小的狀況,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懼怕心理加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的恐懼心理,之後再進行有說服力的勸慰、解釋,這樣他們才更容易相信你,恐懼心理才能得到解除。
第二,讓孩子不要掩飾害怕。
有些孩子雖然心裡害怕,但是還裝出不害怕的樣子,這樣做會使孩子心理壓力更大。父母要讓孩子說出因什麼而害怕,並告訴孩子:“害怕也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也害怕過。”讓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恥感,並逐漸克服恐懼心理。
第三,平時不要嚇唬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嚇唬孩子,動不動就對孩子說:“你不聽話,我就叫大灰狼來把你吃掉。”“你不吃飯,就把你關到黑屋子裡去。”這樣做是不正確的,父母要改變這一教育方法。
第四,給孩子一個神奇的安慰品。
當孩子感到恐懼的時候,父母不妨給他找一個神奇的安慰品。例如,給孩子一個可愛的玩具熊,並告訴他:“這只小熊有神奇的力量,是專門來保護寶寶的。”在孩子睡覺的時候,把玩具熊放在床頭,可以使孩子變得勇敢。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當你錯怪了孩子該怎麼做
100分:主動向孩子道歉 我覺得向孩子說聲“對不起”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困難,我就是這麼做的。有一次,鄰居找上門來說兒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 |
![]() |
小孩感冒用藥不當傷骨髓 專家教你用藥
小兒用藥需萬分謹慎以免傷骨髓 告誡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使用成年人用的感冒藥,最好只使用兒童專用藥,否則可能對孩子的身體會造成兩大傷害:第一是對骨髓造成傷害,有些藥物成分對骨髓造血系統可產生抑制作用,影響小兒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