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夏季寶寶洗澡有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夏季寶寶洗澡有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寶寶此時別洗澡

  情況1患病了

  洗澡後全身毛細血管擴張,當寶寶患病(如發高熱、嘔吐、頻繁腹瀉等),身體狀況差,洗澡所致的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容易加重病情,嚴重者會誘發急性腦缺血或缺氧、虛脫和休克等,因此此時不能洗澡。

  當寶寶只是輕度的感冒發熱,這時反復用退熱藥物有副作用,不如快速給寶寶洗個澡,全身毛細血管輕度擴張是有利於身體散熱的。

  情況2情緒不佳

  當寶寶精神狀態不佳時,如煩躁、拒絕進食、哭鬧反復、思睡等與平常不一樣的狀態,提示寶寶可能要生病或是處於輕度疾病狀態,媽媽不能給寶寶洗澡,以免洗澡後的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導致寶寶功能更失調,容易誘發或促發患病。

  情況3發熱初愈

  在經過治療退燒後的1~2天內,寶寶不宜洗澡。因為,寶寶此時的抵抗力差,洗澡容易再次誘發感冒或發熱。

夏季寶寶洗澡有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情況4皮膚異常時

  當寶寶出現皮膚問題時,如膿疱瘡、荨麻疹、水痘、麻疹、燒傷、燙傷、外傷等狀況時,不宜洗澡,洗澡會加重病情。

  夏天洗澡並不簡單

  時間選擇

  每次洗澡的時間宜在兩次喂乳或兩頓飯之間,避免寶寶喂奶前過度饑餓及奶後洗澡發生溢奶。對於睡眠不佳的寶寶,就在晚上洗澡,有助於促進睡眠。

  次數選擇

  沒有絕對的次數要求,根據天氣和寶寶的狀態決定吧。通常夏天每天給寶寶洗澡2~3次。由於寶寶皮膚嫩,夏天洗澡相對比較頻繁,因此洗澡盡量不用洗浴品,每次洗澡用清水就行,避免搓洗損傷寶寶的皮膚。洗澡時間一般在5~10分鐘。

  水溫要求

  1.水浴之稱

  根據浴水溫度的高低,分為冷水浴、溫水浴和熱水浴。

  水溫在10~20度之間,稱冷水浴;

  水溫在35~38度之間,稱溫水浴;

  水溫在大於38~41℃之間,稱熱水浴。

  熱水浴與冷水浴交替施行,稱為冷熱水交替浴。

  2.水浴選擇

  夏天通常選擇37~39度的水給寶寶洗澡,使寶寶的皮膚汗腺和皮膚血管擴張,也有助於皮膚污垢脫離。溫水浴和熱水浴均可達到清除皮膚污垢、放松肌肉、散熱解暑的作用。

  夏天避免用40度以上水溫給寶寶洗澡。水溫太高,寶寶的全身皮膚毛細血管和汗腺擴張太明顯,會使寶寶出汗過多,嚴重者發生虛脫現象。

夏季寶寶洗澡有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夏天如果選擇冷水浴,當時寶寶皮膚接觸冷水會有涼爽感,但冷水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和汗腺收縮,阻止了體內熱量散發,既不利於清洗皮膚上的污垢,又不利於體內的熱量散發,結果是冷水澡後感覺更加熱了。

  3.洗澡水的准備

  用水溫計調節水溫。如果沒有水溫計,簡單的方法是先用三份涼水加一份開水的比例准備,然後用手肘部(或手背)皮膚測試一下水溫冷熱,以不燙為准,再把寶寶放入水中。注意一定是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以防燙傷寶寶。

  避免對流風

  措施1:關閉窗戶

  夏季氣溫高,室溫無需調整,但寶寶洗澡時仍應關閉窗戶,避免洗澡時風從窗戶吹進來。等寶寶洗完澡、穿好衣服後再開窗,否則潮濕的皮膚被風吹後,寶寶易著涼感冒。

  措施2:穿衣後再離開

  媽媽給寶寶剛洗完澡後,經常全身是汗,會覺得寶寶也很熱,容易將洗完澡的寶寶立即抱到電風扇下吹或到空調房間裡去。這樣,寶寶的皮膚毛細血管和汗腺收縮,降低了抵抗力,很容易導致寶寶感冒。

  媽媽最好是及時給寶寶穿好衣服。

  運動後需注意

  當寶寶運動過後,不能馬上給寶寶洗澡,應先讓寶寶安靜下來,等身體不出汗了,再給寶寶洗溫水澡或熱水澡;避免洗冷水,因為:寶寶運動後皮膚汗腺和皮膚血管都是擴張的,如果突然全身接觸涼水,導致皮膚汗腺和皮膚血管收縮,對寶寶會很不舒服,並且容易損害機體的免疫力,導致寶寶洗澡後寶寶就感冒了。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寶貝竟會得“成人病”之青春痘?(二)

青春痘  ●症狀  所謂“青春痘”,其實就是痤瘡,是青少年常見的皮膚病。但在新生兒中長“青春痘”的也並不罕見,稱為“新生兒痤瘡”。新生兒痤

接種乙肝疫苗並不能“一勞永逸”

5月19日是世界肝炎日。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只要注射了乙肝疫苗就能有效預防乙肝,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全面,只有注射乙肝疫苗後乙肝抗體檢測為陽性才能說不容易感染乙肝。  陳女士的女兒4歲了,在入托檢查時發現乙肝抗體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