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結晶,從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繼了父母雙方的遺傳特征,無論是身形外貌還是性情禀賦,從孩子身上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更是對其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人,也是他們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在遺傳或復制父母的特征,就像面對一面鏡子,父母每做出一個動作,孩子總能反射出這個動作的影像。
父母愛運動,孩子必定體力充沛、愛探索;
父母性情溫和,孩子必定情緒穩定、容易相處;
父母較少挑剔,孩子必定寬容有度、不易抱怨。
同樣的,一個孩子性情急躁喜歡對抗,很可能是因為父母一方遇事缺乏耐心、不冷靜;
孩子自卑的背後,也一定有位自我價值感低下,不得不靠指責、批評別人獲取心理補償的爸爸或媽媽。
孩子有缺點,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當你站在鏡子面前,發現自己臉上有灰,會馬上用紙擦臉而不是擦鏡子。但在生活中,父母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卻很少會積極自省。大多數父母仍願意扮演“教育者”的身份,把成長的“自主性”交到孩子手裡,出現問題,才用批評教育的方式希望為他們指出正途。這一方面是因為逃避和推托的確比承擔責任更容易,另一方面相對於自我成長,父母對教育孩子更感興趣,這就阻礙了父母對自身問題的體察和認識。所以,當父母再為孩子出現的各種狀況束手無策時,有必要靜下心來跟自己對話。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我在某些方面對他造成了影響?
謹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謹言慎行,處處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益。但如果僅僅是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個復制的樣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孩子復制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更重要的是這些言行背後的心境、態度、思維、品格。意識層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飾潛意識層面的實質內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態是沒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實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個境界是,既能夠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一位對自我要求較高的家長,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 |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
對於腎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療,很多人認為不治就可以痊愈,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得了腎小管性酸中毒必須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診斷腎小管酸中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和認真准確的體格檢查。凡遇小兒有生長發育落後、厭食、惡心、 |
![]() |
寶寶被燒燙傷之後的急救措施
寶寶被燒燙傷是非常緊急的現象,燒燙傷後需要正確的急救方法,否則會導致更嚴重的現象發生,那麼寶寶被燒燙傷後的急救措施應該如何做呢?請看下文給出的詳細指導: 急救措施 急救處理原則 燒燙傷緊急救處理的五個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