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巴中市恩陽區鎮廟鄉三合寨村,一位18歲的陌生少年打破了這座偏遠小村子。“這就是俊傑娃兒?現在都認不出來了!”劉俊傑67歲的爺爺聽到孫子叫了自己一聲“爺爺”後,激動不已。要知道,這聲“爺爺”,老爺子已等候了10年之久,他曾告訴劉俊傑的父親,要是不把孫子劉俊傑找回來,自己死也不會瞑目。
8歲的他,離家時是“調皮鬼”
出走:父親棍棒教育兒出走
2005年的一個下午,8歲的劉俊傑因調皮搗蛋被父親劉彬一頓棍棒教育,然而,這一頓棍棒卻意外的讓兒子再也沒回家。“孩子的想法很直接,離家出走想看看父母會不會找我,驗證自己這種幼稚的想法。”劉彬夫婦知道,小俊傑多次出走,而且多次進派出所,兩人常遭到民警的批評。這次走丟後,他們一直沒有報警。沒想到讓小俊傑的回家之路一走就是整整10年。10年來,張海蓉夫婦倆一直在苦尋兒子下落,在這之前已經見過十幾個小孩,足跡最遠曾至湖南長沙。因為兒子丟了,10年來張海蓉夫婦只回巴中三合寨村的老家過了一次年。“兒子弄丟了,不想回老家過年了。”張海蓉說,一回去孩子的爺爺還有其他親戚就要唠叨,爺爺還要追問,究竟什麼時候能把他孫子找回來。
輾轉到粵10年來少有音訊
而這名熊孩子走丟後也沒有少吃苦頭,因說不出自己父母的名字,且父母是外出務工人員,住所也不清楚,最後流落廣東東莞市樟木頭鎮的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而這一住就是10年,直到2014年年底,在《華西都市報》和廣東《東莞時報》接力尋找線索下,這名生活在救助站10年的少年才得到父母音訊。而據劉俊傑自述,他來自四川綿陽,8歲那年因賭氣離家出走,憑著當年的一些記憶碎片,他提供的線索包括:四川綿陽人,父親叫劉兵母親叫張海蓉(均為音)……
漫長尋親路:媒體幫助下他聯系到父母
2014年12月23日在廣州的趙先生給華西都市報打來熱線,稱他在廣州番禺區石基鎮的一位女工友叫張海蓉,正是從四川來的,而且她9年來一直在尋找其走失的兒子,各種情況似乎很吻合。
掌握該信息後,記者通過趙先生第一時間與張海蓉取得了聯系。經東莞時報記者前去當面核實並給她以及她的兩位親戚看了照片,張海蓉三人看著當年尚且年幼的兒子照片,如今已成長為翩翩美少年的圖片,眼淚當場就嘩嘩而流:“沒錯,就是我走丟的娃。”
因闊別10年,雖然像是兒子,還得通科學認證。今年2月初,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社工科張科長電話中確認:“公安部門DNA結果出來了,可以肯定的是,劉俊傑就是張海蓉夫婦的親生孩子,這是一件大喜事啊。”
劉俊傑的父親劉彬為此高興一整夜,“終於可以給父親一個交代了!”而那一夜,劉彬也想盡快回到巴中老家,讓老爺子見見孫兒。
延伸:棍棒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心理
“要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家長靠一味的責罵和毒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王天高博士說,他是中國教研網浙江心理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尤其對8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會覺得“我長大了”。作為家長,一方面要學會尊重孩子,除了學習,也可以將家裡的事情和小孩商量;另一方面,身教重於言教,要讓孩子把父母當做榜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王博士說。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規則之外的,一定要跟孩子說不”。至於孩子鬧情緒時,最好冷處理,事後再耐心教育,也可以適時給孩子一些“懲罰”,譬如少看半小時電視,零花錢減半等。“最切忌這樣的父母,好的時候對孩子寵溺,嚴的時候對孩子大聲吼叫甚至棍棒相加。”王博士說,“經常靠打罵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逆反,進而就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互動少了,等於惡性循環。推薦閱讀:孩子的小心思你懂嗎 通過語速音調來了解>>>
![]() |
警惕新生兒護理的常見意外有哪些
新手媽媽照顧寶寶難免有些生疏,在護理新生兒偶有小意外發生,所以,學會如何避免這些意外十分重要,同時也要懂得在意外發生時如何急救。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意外。 窒息:母親與嬰兒同睡一張床,甚至同睡一個被窩, |
![]() |
家長給歲半寶寶吃花生卡氣管 氣管被卡如何急救
經常聽到孩子食物卡氣管的事情,為什麼寶寶容易被食物卡住氣管呢?寶寶被卡氣管該如何急救?其實,做家長的最好要做好預防工作,最好不要給5歲以下孩子喂食堅果類食物。 專家提醒,不要給5歲以下孩子喂食堅果類食物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