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孩子認生是社交恐懼症

孩子認生是社交恐懼症

    沒想到幾周後,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來,說他們的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建議進行心理輔導。小廖夫婦很是詫異,每天上下學接送,兒子一看見父母就笑逐顏開,回家也不停地說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新東西,沒看出異常啊。於是小廖決定請一天假,到幼兒園看個究竟。

  孩子認生是社交恐懼症     在老師的陪同下,小廖來到兒子的班級,躲在窗外觀察。他發現,無論是上課還是自由活動,自己的兒子總是一個人躲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老師上課提問到他,他低著頭、紅著臉,不知道嗫嗫嚅嚅的在說什麼;自由活動時,小朋友們大部分都聚在一起玩,但自己的兒子卻一個人搬著小板凳在邊上自個兒玩積木。同時,小廖注意到,晚上帶孩子散步,見到同院的叔叔阿姨,兒子從來不叫,要麼裝沒看見,要麼死命地拽著媽媽的衣角,往身後躲。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許多孩子身上都很常見。我們知道,兒童由於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和社交經驗,在離開父母,獨自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產生焦慮。隨著和陌生人交往次數的增加,焦慮逐漸降低,最終會成為“熟人”。但如果長時間、反復出現持續的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就表示有社交恐懼症的嫌疑了。     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根據雙生子研究,同卵雙胞胎的共病率是24%,異卵雙胞胎的共病率是15%。此外,直系親屬中有社交恐懼症的,兒童患社交恐懼症的概率比直系親屬中無社交恐懼症的高10倍之多。可見,生物遺傳因素是導致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後天的因素也不可忽略。如果兒童早期生活在一個敏感、家庭關系緊張的氛圍中,如父母經常吵架,婆媳關系(奶奶和媽媽)不和等,都會讓孩子產生自我退縮、封閉的防御機制,進而推廣到以後害怕面對所有陌生人。此外,父母,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限制越多,孩子越容易形成“行為抑制”的氣質,在陌生人面前保守、躲避。     兒時的社交恐懼症會對其成人後的社交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盡管有研究表明,社交恐懼症與智商沒有相關性,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被同事或上司認為“難以溝通”、“沒有團隊精神”等,影響職場的發展。   孩子認生是社交恐懼症     對於兒童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種方式。前者主要是改變導致社交恐懼的先天生理因素,後者則側重於社會因素。藥物治療有副作用,需要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主要采用系統脫敏療法,即先確立恐懼等級,例如和父母在一起為0,和陌生小朋友在一起游戲為100,然後從在父母陪同下遠遠看其他小朋友玩耍開始,逐步推進到在父母陪同下靠近其他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一起做游戲……一直到在沒有父母陪同下能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戲,當每一階段的恐懼感逐漸降低後,進行到下一階段,逐漸“脫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兒頭四個月體重增長過快可能會導致肥胖症

 &nb

維生素K,你家寶寶補了嗎?

顧名思義,維生素K缺乏症是由於缺乏維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臨床主要見於新生兒出生前三個月內,為嬰兒期較常見的疾病。如果孩子患病,可能會流血不止或腹瀉、抽搐、腦水腫,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或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