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早熟跟這6個因素有關
1、動植物中殘留的激素
動物飼料添加劑中含有激素,被飼養的動物體內就有激素殘留,這樣制成的肉制品被孩子吃掉後,也會對兒童的身體發生作用。另外,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常吃這樣的水果對孩子的身體也不好。
2、環境類激素作祟
洗滌劑、農藥及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在自然界產生一系列類激素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如被兒童攝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發育異常。
3、盲目進補
這種原因引起的兒童性早熟在南方城市體現得較為突出。廣東人喜歡煲湯,很多人在煲湯時將動物內髒一起煲,其中動物的性腺等內分泌腺體含有激素物質,通過進餐可進入人體。
4、保健品攝入
有些家長盲目給不愛吃飯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強食欲的保健品,但一般能夠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起兒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進而導致性早熟。
5、過早的心理刺激
隨著電視、VCD等的普及,一些兒童很早就可以從影視裡接觸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齡的行為畫面。從統計資料看,較閉塞地區比開放地區的性早熟患者要少得多,農村患兒明顯少於城市患兒,農村女孩較城市女孩月經初潮年齡明顯滯後,這些都是心理因素起作用的明證。
6、受某些疾病的影響
受一些疾病(如顱內腫瘤、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兒童也會出現性早熟。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兒童的發育情況,一旦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征,應該及時到內分泌科檢查診治,以免病情發展。
正確灌輸生理知識很關鍵
一般從1-2歲開始,寶貝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2、3歲的寶貝開始詢問與性別相關的詞匯。當寶貝詢問:“妹妹為什麼沒有小雞雞?”“我從哪裡生出來的?”等問題時,父母最好告訴寶貝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並從這些詞匯開始逐漸擴展,讓他對有關性的問題有個科學而系統的了解。不少性教育專家認為,一定要給予性器官以正確的名字,要把陰部叫得跟身體其他部位一樣自然,而不要用小弟弟、小雞雞來取代正確的叫法。
研究表明,和寶貝談論性越早開始越好。當然,對於學齡前兒童進行性教育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平時對寶貝的提問或相關行為給予適當反應,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這樣的做法會給寶貝一個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問題,他不需要通過別的途徑去了解,父母會給他提供可靠而科學的信息。
兒童性教育要注意三個要點
1、正面回答孩子的性提問
孩子在幼年時期出現對性的好奇和懵懂心理,這就促使他們去像父母問個明白,若是家長回避孩子的提問這會讓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認為他提的問題讓父母很難堪,他們以後便不會再提出這樣的問題。性科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即可在父母的指導下掌握區分性別,盡管他並不明白何以要區別彼此,但對異性產生的某種程度的回避和距離感已成潛意識,所以當孩子向你發生任何與性相關的問題時,往往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一口回絕,認為這個不該是小孩子問的問題,或者顧左右而言他,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困惑,並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變為心理的陰影,為今後的成長設置障礙。
兩性
2、平時多看性知識書籍補充知識
為了避免孩子在問自己問題時出現不知怎麼回答的情況發生,在平時可以抽時間多補充一些性的知識,當然,在給孩子解釋性問題時應盡量避免方言的使用。在你付出的同時,孩子也會收獲更多知識,何樂而不為呢?盡管性科學所包容的學科范圍極其廣泛(生理病理學、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但盡可能多涉獵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非常必要。不要因為你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性教育引導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舉足輕重。
3、過程中擔心性教育尺度問題
不少家長會擔心自己對孩子灌輸性知識的時候會不會超出他這個年齡段應該掌握的知識,會不會對孩子的發育有影響。其實,孩子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循序漸進的,即使家長教育的性知識過多,孩子也不見得能夠掌握。所以家長們不必擔心。每一個年齡段所提出的問題都有差異,一旦了解,孩子絕不會像科學家那個追根溯源。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對“寶寶就像一粒種子在媽媽的肚子裡成長”這樣的回答滿意了;對十三四歲的男孩偶爾的自慰不會對身體產生大礙,一定會安撫其躁動的內心,他多半不會再進一步問你自慰的方式都有哪些。
推薦閱讀:
4.2自閉症日:專家提醒兒童自閉症13個跡象需警惕
![]() |
寶寶感染H1N1流感有哪些症狀
2003年的非典,讓人余悸未消,相繼又出現了禽流感,而今,又出現了H1N1流感,0~6歲的寶寶還在免疫功能不全期,抵抗力還比較弱,媽媽很擔心,寶寶在這些特殊的時間段,如何安全度過? 下面,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H |
![]() |
夏日飲食三原則護脾胃
首先由於天氣悶熱,很多人的胃口會不好,常常是“無病三分虛”,消化功能降低,易產生精神疲憊、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現象。 其次,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習慣猛灌含糖飲料,偏偏“甜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