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誠如許多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所說的,因為老師所接受的教育訓練,讓他們懂得如何去說和教孩子才會聽;以及老師不太會受到情緒影響而能把握住教育原則的一貫性,不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受到情感左右理智,形成時寬時松或"止於嘴上嚴厲"的管教方式,久而久之,孩子自然養成在校和在家"兩面人"的習慣。
孩子逆反的話是提醒父母要成長
其次,就是孩子在入學後,發現學校裡老師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會的本事不僅比自己父母來得多許多,還有權力讓眾多孩子受他管,不由生出崇拜之心。
孩子的入學,如同蔬果被"催熟",讓他在外表與心理都有了"長大"的意識,於是便想嘗試用"唱反調"的方式,來向人昭示自己不再是聽人擺布的小娃崽,試驗的對象自然是以最疼愛和最能包容他的父母開始,而在搞"小逆反"的過程中,為了替自己的所言所行撐腰,往往就會抬出父母也尊敬的老師。
所以入學越早的孩子,他被"催熟"的年紀通常也會提早,這"小小逆反期"就是在提醒父母要改變自己與孩子互動方式;督促爸媽也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學習,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
至於被孩子推崇有佳的老師,則除了可以作為父母學習正確教育法的榜樣,還可以成為一個在教養孩子時能藉力使力的好幫手,做爸媽的只要能主動積極的去配合老師們在校所推行的教育活動,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管教效果,感受到"爸媽的話,孩子一樣會聽"!
![]()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有依據嗎?
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來看,嬰兒出生2周開始產生了心理現象,經過嬰兒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培養教育、家人和環境的影響以及游戲活動 |
![]() |
兒童是怎樣看待對與錯的?
“不,我不能給。”三歲的羅傑大叫,同時張開雙臂試圖將147塊積木護到自己的胳膊底下。“我需要它們”,他大聲抗議。 顯然,羅傑的行為違背了“分享&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