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幾百米還要打車,讀那麼多書有什麼意義?

“現在這些高檔小區的孩子,真是太嬌貴了。”日前,記者在天河區匯景新城打的時,一上車,開車師傅就向記者抱怨起來,“學校就在小區旁,回小區裡的家,就幾百米,還要打的!”
這位的哥說,因為匯景新城客源比較多,自己經常在這一帶載客,但是,這其中有些生意的確是很“劃不來”:“試過幾次,我在匯景附近,接到電召,我就折騰著取道開進匯景,有時候要繞路,有時候還要兜個大圈,結果呢,就是接匯景學校的孩子回家,而他們的家就在小區裡,距離都很短,有時候400米,有時候600米,你看這不,剛才接了一個,我還看了計程表,680米!”
這位的哥說,這一方面讓他感到很麻煩很“不抵”,不過作為的士司機,開車接人是分內事,這也沒什麼好說的。
不過更主要的,他感覺這些孩子實在“太沒用”,“幾百米還要靠打車,還讀那麼多書又有什麼意義?我們小的時候,幾公裡也要靠步行。”
觀察:豪車排隊就為接孩子走幾百米
記者日前來到匯景實驗學校看到,該校校門口離匯景新城側門大概只有約二十多米的距離。中午時分,離放學還有半個小時,陸陸續續已有七八輛豪車從匯景新城開出來,停在校門口附近,駕車者有些像家長,有些像保姆或司機,都拿著報紙來看,耐心地等待放學。隨著離放學時間越來越近,加入等待隊伍的豪車也越來越多。
等到放學時間,學生大批湧出校門,記者看到,不少學生都上了豪車,有些豪車向大路開走,而更多的車,都是掉了個頭,回到二十幾米外的匯景新城。其間,也偶有的士來到,載上學生回到小區。
各方觀點
家長熱議
有人歎太溺愛
有人說不低碳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他們多表示不贊同,認為這麼短路還要豪車、的士代步,這對孩子太溺愛了。
家長禹小姐向記者表示,這件事情看似很小,但反映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是家長的話,不會給孩子那麼多自由支配的金錢。我總覺得,那些打車的孩子,應該是家庭沒有時間給予他們太多關愛,就給他們錢,讓他們平時吃好的,出入就打的。”
家長YUKI表示:“這種愛是溺愛,而且不低碳,還浪費資源。”張女士則認為,讓孩子打的或者坐豪車回家,會讓他們錯失很多和同齡人結伴感受生活的機會。
家長阿風認為,現在孩子的時間太緊張,中午放學要趕回家吃飯,要午休,下午放學後還要做功課,“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在路上。”
專家點評
物質條件太好
他們不會珍惜
蒙氏教育的推行者、天河區鳴遠幼兒園園長陳意韶表示,如果有特殊情況,例如惡劣天氣、或者路況極端復雜危險,那麼即使只有幾百米距離,讓孩子打車回家,或者坐豪車回家,也還是可以理解的,但上述情況看來並不符合這些特殊性。
陳意韶說,孩子坐豪車、打車回家若成為一種常態時,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生活觀,“過早的奢華生活會讓他們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在孩子還沒開始賺錢的情況下,需要正確的引導。”
陳意韶贊同部分家長的看法,“孩子們需要感受生活,需要集體活動,讓他們步行或者騎車回家,讓他們有了更多感受生活、與同學結伴同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