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

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

  調查表明,初入小學的兒童,普遍嫌上課時間太長、游戲活動時間太短;讀寫作業偏多,普遍有眼睛酸、手酸、頸項酸的感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心理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有些小學生懷念幼兒園生活,產生怕學、厭學情緒。這種不適應是由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是由幼兒園和小學,家庭和小學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及學習內容、方法等的差異造成的。因此,家長首先要了解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在這個基礎上作出應對措施。

  從幼兒園到小學如要發生如下變化:

  一是主導活動的變化。

  入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他們常常做游戲,沒有任何學習上的壓力;入學後主導活動是學,他們的心理發展起了重大變化,游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學習成了最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教學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差異。小學教學時間的增幅與休息時間的減幅過大。從教學時間上看,幼兒園大班末期集體活動的時間,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鐘;而小學每天便安排5-6節課,且每節課40分鐘,教學時間淨增加兩倍以上。從休息時間上看,幼兒園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交替進行,而小學課間只有10分鐘休息,兒童室外活動量明顯減少。入學後,睡眠時間也受到壓縮,小學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時間。這些“時間差”的突然出現,自然使年幼的兒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難以承受。

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

  二是社會角色的變化。

  學齡前兒童是貪玩的,是寸步不離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學就不同了,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學校和班級爭取榮譽。所以,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又高興又自豪,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這一心理發展,對“入學”給予高度重視。

  三是人際關系的變化。

  兒童入學前與家庭成員的依附關系密切,一舉一動都是成人指點;入學以後,兒童每天都要離開家長在學校獨立生活,這將進一步促進兒童從依附向開始獨立生活轉化。他們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內有限的幾個成員。

  家長應充分認識小學生與幼兒園在學習方法、內容、時間等方面的差異,采取積極的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人小學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症,做好必要的入學准備,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夏日寶寶腹瀉危害很大 止瀉要及時

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又到了小兒腹瀉高發時節。這個小小的拉肚子,看起來“快來快去”,實則危害多多。及時的治療不僅能夠解除寶寶生理上的痛苦,更能夠杜絕將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保護寶寶健康成長。 

兒科疾病: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有哪些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有哪些  1、神經遞質系統  研究資料表明本症可能與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缺陷有關,近年來相繼提出了DA、NE及5~HT假說。患兒血和尿中DA和NE的代謝產物低於正常兒童,提示5-HT功能失調。另有研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