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由於年齡較小,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健全,故體溫極易波動而引起發熱。小兒高熱是指發熱體溫在39℃以上,是多種疾病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家長遇到小兒高熱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解開患兒衣服,達到散熱目的。遇到高熱抽風時,不要大聲呼叫、拍打搖晃患兒,如患兒全身發熱,頭向後仰,不要用力彎曲患兒或把患兒摟在懷裡,應把患兒放在床上,不要枕枕頭,頭歪向一側,免得影響呼吸。
其次,要准確判斷患兒的病情輕重。發熱的高低、長短與患者病情輕重成正比。當病兒高熱聚起,精神狀態良好,哭聲響亮,常屬於輕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性咽喉炎。當高熱病兒精神萎靡,反應力差,面色蒼白,常屬於重症,大多是由於細菌感染,如中毒性菌痢、化膿性腦膜炎、中耳炎以及其他嚴重的感染,如贻誤診斷,可能產生嚴重後果。高熱伴寒戰,常見於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瘧疾;高熱伴多汗時,敗血症出汗無定期,結核病常在夜間盜汗,瘧疾則於退熱時出汗。如病兒長期高熱,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復雜,如敗血症、傷寒等。除急性感染之外,急驟的體溫升高,如發生在盛夏高溫季節,多飲、多尿、汗閉,一般情況良好,體檢和實驗室檢查又無特殊者,可能是中暑、大出血及過敏性疾病。
發熱是人體調節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生理反應,有利於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襲,對機體健康有益。在診斷未明確以前盲目用退熱藥物,迅速降溫,有可能造成錯誤診斷並影響藥物療效的判斷和預後,故不宜使用降溫“治療”法。而做父母的懼怕高熱的後果,認為發熱就必須退熱。權衡降溫治療的利弊,遇到下列情況方可用降溫治療:①發熱在38.8℃以上;②因發熱而影響病兒休息;③發熱伴煩躁不安及有高熱驚厥史者;④持續高熱不退者。
物理降溫是常用的緩解小兒高熱的方法,宜緩不宜急。對於高熱達39℃以上者,或診斷不明,神志不清,無從給藥,或外界溫度過高引起的高熱均可試用。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①冷水浸濕毛巾或冰袋,敷前額、腹股溝、腋下等處20分鐘,不宜重復施行;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頸、胸背約2-4分鐘,擦畢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③冷鹽水灌腸,水溫約在20℃,每次為200-500毫升。同時,在物理降溫之前,最好服用適當的鎮靜劑,如冬眠靈或10%水合氯醛等,可減少寒冷反應,防止抽搐的發生。
經過以上措施仍不能退熱者,可考慮采用藥物降溫。藥物降溫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口服退熱藥首選退熱劑,仍以阿司匹林為首選,劑量為每歲0.06克,每日3-4次,但對有哮喘病史、出血傾向和水痘的病人慎用。目前國外有人主張小兒退熱劑為撲熱息痛,劑量為10-15毫克/公斤/次,作用可維持6小時,但偶可引起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低血糖等副作用,應慎重,3歲以下小兒最好不用。對有發熱驚厥史、年齡小於2歲的患兒,必要時給予鎮靜劑,防止驚厥復發,可用魯米那3毫克/公斤/次,每日2-3次維持量,直至熱退後停藥。
綜上所述,以上是關於小兒高熱的緊急處理措施的介紹,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 |
兒童口吃的治療方法
口吃是指說話時的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笨拙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發展障礙。在2~3歲時,孩子形象記憶的效果要好於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說,他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了,但掌握的詞語卻較少且不牢固。當他急於表達自己的想 |
![]() |
教你分辨小baby是否感冒,媽媽們戳進來
新生兒感冒分類 1.風熱感冒 新生兒感冒可分兩大類。一類是風熱感冒,這一類感冒一般都出現在天氣比較溫暖的春夏季節,熱邪入體所導致的感冒。這一類感冒通常來得又急又重,症狀常見為發熱、有汗或是少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