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新生兒治療 >>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5歲以下兒童最易感染

  記者從兒童醫院了解到,今年1—3月,兒童醫院感染科共接診手足口病患兒2570例,其中危重症患兒78例,機除1人放棄治療外其他均已康復。4月份至12日止,門診1340人次,留觀感312,住院79人,危重70人。

  衛生部手足口病防治專家組成員、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教授向記者介紹,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一般3—4天,早期表現為低熱、口痛、流涎、怠倦,隨後出現手掌、足底水泡,幾個到數十個不等,口腔、咽部淺表潰瘍,部分特殊病例可在臀部、會陰及膝關節等處出現水泡、血泡。極少數患兒患手足口病後,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合並症,如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弛緩性麻痺、心肌炎等,這類患兒大多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多在發病後3至5天內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嚴重並發症,並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家長不必恐慌

  李教授透露,“我昨天看了106個病人,其中75%的都是手足口病患者。”今年我省手足口病來得早、來得快,病情嚴重。以往4—6月才會高發,今年1—2月份就開始了。最嚴重的病例,從發病到死亡只用了48個小時。

  家長要注意孩子手足口部,如果小孩出現手指、手掌、足趾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周圍有紅暈,應立即到醫療機構就診。目前,手足口病實行分級診療,輕微症狀者可到縣級醫療機構就診,不要都往大醫院跑。如孩子有了手足口病的症狀,出現發燒、嘔吐、睡覺有驚嚇等狀態,就應住院治療,不能耽誤。如出現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重症狀態,須到三甲大醫院治療,一般每個市州都有三甲大醫院。如病情持續發展,就應到省級手足口病定點醫院治療。“手足口病及時發現、就醫、隔離,大部分患兒一兩周內可治愈,沒後遺症。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及早預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幼兒園是預防重點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占發病數85%—95%。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本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唾液飛沫中的病毒可懸浮在空氣中經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傳播;所以在好發季節,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因此幼兒園要做好手足口病消毒防治工作。

  天天堅持晨檢,對教室進行消毒。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皮疹等症狀,立即通知家長帶小孩去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對其接觸過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和活動場所進行全面消毒。平時也要搞好教室、寢室、廁所、食堂等場所的常規消毒處理,保持教室和寢室等場所的通風換氣。要加強對兒童衛生知識的宣傳,指導兒童養成餐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等習慣。

  孩子患病後,應隔離兩周。患兒家裡應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煮沸。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洩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預防手足口病四妙招

  兒童醫院感染一科的張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在手足口病的患兒日益增多的情況下,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能有效的預防手足口病的傳播。

  預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家長當心禍及寶寶。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後往往是隱性的,自身不發病,卻成為傳染源。在手足口病病毒較猖獗季節,自己和孩子外出回家後應認真洗手,更換干淨衣物。家長不要口對口地給孩子喂飯。

  2、酒精不能殺死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病毒“頗有個性”,它在56℃以上高溫環境下會失去活性,紫外線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學物質可抑制其活性,但75%酒精和5%來蘇對其沒有抑制或消滅作用。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1、清新空氣趕走病毒。在清新的空氣中,病毒是很難在室內“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風三次以上,每次不低於30分鐘。

  2、紫外線剿滅病毒。利用充足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病毒。寶寶的衣物、被褥適用此法。

  3、高溫和沸水殺絕病毒。寶寶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溫消毒,用沸水煮15分鐘以上,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4、含氯消毒劑鏟除病毒。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適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難以存活的,可用此液浸泡寶寶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流鼻血怎麼處理

處理方法一  錯誤處理法  一般孩子流鼻血,家長會讓寶寶仰著頭。這是極錯誤的一種處理方式。因為不僅不止血,還會讓血液倒流到氣管中。  正確處理法1  找一塊干淨毛巾用冷水浸泡後,再敷到寶寶的額頭處,再用拇指和食

教育:為什麼不能打孩子

    我們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氣釋放在寶寶的小屁股上。讓我們看看小巫怎樣看待打孩子這件事,也許家長們會從中學會——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