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位於我國小兒
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二位,以小兒排便次數增多(與平時比),大便性
質改變(不消化的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為主要表現。此
外,還可伴有食欲低下、嘔吐、發燒等。腹瀉的病原主要是細菌或病
毒。
病毒性腹瀉可由病毒引起,尤其以輪狀病毒感染多見,好發生於
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小兒因有母親的抗體,一般少發病,
即使發病也較輕。臨床可以表現發熱、腹瀉水樣便,5~10次/日或
更多,發病初期可有輕度嘔吐。因本病可以侵犯呼吸道(又稱“呼腸
病毒”),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腹瀉輕者影響
孩子營養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脫水、酸中毒因而危及生命。小兒出現
腹瀉時須查大便常規,以確定病原菌和選用藥物。輪狀病毒感染的病
人大便中常可見到脂肪球,很少見到紅白細胞,查末梢血象多在正常
范圍,臨床常做的病原學診斷是大便的快速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對於
有脫水症狀的病人要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必要時應做血生化檢
查。輪狀病毒腸炎的自然病程一般在7~10天,預後一般良好,但近
年研究發現,輪狀病毒可引起全身多髒器受損,曾報道從病兒肺組織、
腦脊液、胸水、腹水中檢出輪狀病毒,我們在臨床也常能看到心髒受
累的病例。所以對小兒腹瀉不能光看到腹瀉已止就認為病好了,還要
做其他相應檢查。
怎樣知道孩子發病的嚴重程度?怎樣簡單判斷孩子的脫水程度呢?
通常根據腹瀉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中、重三型。
輕型:無脫水及中毒症狀,孩子精神好,食欲影響不明顯。
中型:出現輕度至中度脫水症狀或有輕度中毒症狀。
重型;出現重度脫水或已有煩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明
顯中毒症狀。
脫水主要從孩子的前囟門、眼窩、皮膚彈性、眼淚、尿量、口渴
程度等方面來判斷。
輕度脫水:小兒前囟門稍塌,啼哭淚少,皮膚不像平時那樣嫩滑,
尿量比平時略少。
中度脫水:可表現精神不好,愛哭鬧但眼淚很少,眼窩和前囟門
凹陷明顯,皮膚和口唇干燥,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小兒由於水分的大量丟失,上述症狀更明顯,精神萎
靡,由於口渴,表現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
6個小時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內側的皮膚明顯松懈。此時若不去
醫院就會危及生命。
調制口服補液鹽的誤區
腹瀉引起孩子脫水又未及上醫院時,口服補液是爭取時間、挽救
孩子的方法之一。應告知家長仔細閱讀說明書,在配制時切忌用滾熱
的開水,否則會影響其成分而起化學變化。由於裡面已有糖分,不要
再加糖。要按照要求的量加水,不要過於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
曾遇見一位家長,為孩子補液心切,將兩袋補液鹽倒入500ml容量的
茶杯中,使孩子出現肌張力增高、易激惹等表現,查血生化顯示血鈉
已達到165mmol/L(正常在130~150mmol/L)。
補液量:輕度脫水時按50~60ml/kg,中度脫水按80~100ml/k
g。累積丟失補液時間應在4~6小時。若經過補液脫水已糾正,但孩
子仍有腹瀉,則按照“拉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液,此時ORS(口服
補液鹽)的濃度可較前稍淡(如原為500ml水/袋,現可加到750ml水
/袋)。配好的補液鹽放置不能超過24小時,若已超過應棄去。
如何知道每次的大便含水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用一個有刻度
的容器,放入一定容量的水(如30ml),將其倒在一個(塊)干尿褲
(布)上,觀察滲入的程度並以此為度,有條件的家庭可用秤來稱尿
布(尿褲)的重量從而估算大便的水分。大便無水分則停口服補液。
小兒腹瀉有無傳染性
大便中,病毒的數量最多,被污染的尿布、手、食具、玩具均可
造成孩子之間的傳播。腹瀉期間的嬰幼兒要給予足夠的飲食以預防營
養不良,可進食平時習慣的食物,當然不要太油膩或難以消化。目前
的研究認為,腹瀉時禁食是有害的。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可給孩子
熬些小米粥,熬得越爛越好。小米粥有補氣溫胃止瀉之功,還可加些
胡蘿卜泥,既能調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以協助腹瀉的治療。
![]() |
小兒腹瀉為什麼常伴發熱
小兒腹瀉時,除了大便次數增多、質稀、嘔吐、食欲減退外,常可伴見發熱,體溫波動在37.5℃-40℃。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裡就向大家做個簡要的介紹。 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因其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免疫功能不夠完 |
![]() |
玩具太多易分散寶寶的專注力
父母們在埋怨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花大錢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注意力培訓”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很多時候,是他們毀了孩子的注意力。 寶寶的專注力與生俱來,並且後天潛能巨大。寶寶從一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