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家長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預防疾病傳播,發現後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手足口病發病數或陡增數倍
“孩子前天突然發燒。”清明假期,本想帶孩子外出踏青的,可突如其來的一場病,打亂了張女士的計劃,“剛開始以為是感冒。”
醫生檢查後才發現孩子得的不是感冒。“很快孩子手腳心起了皮疹,嘴裡也開始潰瘍。”張女士說,醫生說孩子很可能得的是手足口病。“好在孩子症狀比較輕,現在正在慢慢恢復,估計很快就能好了。”
“小兒手足口病多發期即將到來。”近日,我省疾控部門提醒,4月份,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即將進入高發季。據疾控專家預測,根據流行病學規律,一種傳染病每隔3至5年會出現一個小高峰。2009年,我國手足口病的發病人數達到高位,2010年開始下降,2011年到低位。據此推算,今年還可能是手足口病的一個高發年。
預防手足口病沒有疫苗
疾控專家介紹,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為糞—手—口。其典型表現有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疱疹或小潰瘍。從發病情況看,5歲以下的孩子最多,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目前,手足口病沒有疫苗。”疾控專家提醒,“但這不是說該病無法預防。”專家介紹,由於該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糞—手—口,所以,看護人員除了要給孩子勤洗手外,也要注意自身衛生。因為,如果家長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發病,但會把病毒傳播給孩子。
孩子使用的物品也要及時清洗,例如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嬰幼兒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兒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最好每日進行清洗消毒。在飲食上,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為在該病高發季節及時發現,專家建議廣大家長,早晚在給兒童洗臉時應注意觀察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無疱疹,同時注意體溫變化。
勿把“手足口”初期當感冒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經消化道傳播,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料、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小兒多因衛生習慣較差經手口途徑感染。多發生於4歲以下幼兒。”專家稱,手足口病初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症狀,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疱疹為主要症狀,家長發現幼兒有可疑症狀後,不要緊張,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一旦確診是手足口病,該怎麼辦呢?疾控專家提醒,即使確診是手足口病,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該病絕大部分都是輕症患者,只有極個別的重症患者。而且該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的疾病往往是自限性疾病,即能自愈,該病7天左右即可自愈。
專家稱,預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家長要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精彩推薦 預防| 如何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症狀|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 治療| 寶寶手足口病不發燒要住院嗎 護理| 得了手足口病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飲食|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點擊查看更多手足口病精彩內容![]() |
“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父母的行為和思想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細節,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 |
![]() |
遠離小兒感冒的預防誤區
誤區1:孩子捂得嚴嚴實實 冬季來了,很多家長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其實,孩子越捂越嬌,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誤區2:老不讓孩子出門 孩子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如果過度限制他們到室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