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習慣很重要

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習慣很重要

  “醫生,你看孩子身上、嘴裡長了這麼多水疱,連水都吞不下去了,還有點發燒,不會是手足口病吧?”昨日一早,市民王爺爺抱著5歲的孫女寧寧來到長沙市傳染病醫院(長沙市第一醫院南院)問診,經醫生檢查,寧寧患的只是普通的皮疹,王爺爺這才放下心來。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它傳染性較強,每年4—7月份為發病高峰,湖南近幾年來有過較大的流行。長沙市傳染病醫院專家特別提醒,“一摸二看”,可早期辨別手足口病;預防手足口病,請牢記15字口訣,並避免治療誤區。

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習慣很重要

  辨別“一摸二看”可早期辨別手足口病

  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杜傑介紹,手足口病的症狀是發燒和長皮疹,可是發燒有很多種原因,孩子身上長的疹子也各不相同,早期辨別手足口病症要“一摸二看”。

  “手足口病最開始的起病特征是發熱,對於大多數輕症病例來說,以中等熱度為主,通常體溫在39℃以下。如果是重症病例,有可能燒到39℃以上。‘一摸’就是家長要經常摸摸孩子的額頭和身體,看有沒有發熱症狀。”杜傑說,“二看”就是看口腔與肢體皮膚,如果是手足口病患兒,發熱1~2天後就會出現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體等處,很快會變成小潰瘍。同時手掌、腳掌和臀部上也會長出紅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綠豆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一圈紅暈,沒有明顯的瘙癢感。

  提醒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可居家治療。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疱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痺、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杜傑特別強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識別很重要。具以下特征,尤其是3歲以下患者,可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手腳冰涼;高血壓;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高血糖。

  預防牢記15字口訣避免重復感染

  岳陽平江男孩牛牛去年4月曾因“重症手足口病並腦炎”住院治療,經當地醫院抗病毒、降顱壓及丙種球蛋白等治療8天後,牛牛痊愈出院。今年3月,牛牛又出現發燒、疱疹、厭食等症狀,檢查發現,他竟然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並不意味著從此與該病‘絕緣’。由於不少家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存在誤區,出現多次感染的患兒並不少見。”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專家蔣芳清主任醫師解釋,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傳播快,極易造成暴發流行。由於引起該病的腸道病毒種類很多,不同類型的腸道病毒感染後很少有交叉免疫力,而且不同的病毒型可以在同年流行,所以小兒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

  蔣芳清介紹,重復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以農村2歲以內男孩居多,兩次感染的間隔大多在10個月左右,這主要與農村衛生條件差、男孩好動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多有關;同時成人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成為隱形感染者,可能導致家庭聚集性感染。

  提醒

  手足口病在沒有疫苗預防的情況下,做好個人防護牢記15字預防口訣是最好的預防措施,即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常通風、曬太陽。其中,“吃熟食、喝開水”可避免從污染的食物和水等途徑的傳播;“勤洗手、曬太陽”可避免接觸傳播,建議家長在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認真洗手,同時孩子所能接觸到的物品都要消毒;“勤通風”要求不僅室內居室要勤開窗通風,而且不要到人員復雜、空氣質量較差的公共場所去,避免從空氣飛沫中傳播病毒。蔣芳清還特別強調,在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校醫或老師應在每天早晨檢查孩子的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以及口腔,看看有沒有異常,同時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皮疹等表現,要盡早帶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

  誤區親親抱抱不會傳播病毒

  擔心孩子患上手足口病,一些年輕的家長特別注意家中的清潔衛生,甚至還買來酒精當做消毒劑來使用,並早早購買大量板藍根沖劑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習慣很重要

  “由於部分家長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缺乏,容易步入常見的一些誤區。”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四病室護士長、副主任護師陳躍飛介紹,民間有說法稱,患兒在患病期間飲食要“全素,不動葷腥”,其實這是錯誤的。患兒完全吃素,而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容易導致營養不夠,不利疾病康復。同時,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的家長認為,患上小兒手足口病的死亡率很高,這一觀點也並不正確。一般來說,小兒手足口病90%以上是輕症,僅有不到10%的重症,危重症更少,由危重症引起死亡的患者是感染人群的0.07%。

  還有家長認為,對孩子的親親抱抱不會傳播手足口病病毒。陳躍飛指出,家長日常對孩子的親密舉動是有可能傳播小兒手足口病病毒的。因為引起手足口病的是腸道病毒,會通過糞口途徑及接觸傳播,還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如果患者便後不洗手或者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大便沒有處理好,病毒可能就會被帶到環境中,通過親密的接觸,就有可能把病毒帶給其他孩子。

  提醒

  “喝板藍根並不能預防小兒手足口病,盲目服用反而傷害孩子脾胃,更容易被感染疾病。”陳躍飛還提醒,一些家長因為擔心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甚至拒絕勤開門窗,即使開門窗換氣,時間也非常短。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及時開窗通風才能確保室內空氣安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瓷娃娃病 走進一碰就骨折的“瓷娃娃”

揮舞的手,燦爛的笑,甜甜的“姐姐”,溫暖的水……當我站在東莞常平鎮“瓷娃娃”患友小娟(化名)的房間,這一幕讓我意外而感動。在出發之前,

10招引導孩童成長為快樂寶貝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一個孩子的快樂之源,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中學習最有效。那麼,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為孩子增添快樂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為更快樂的父母呢?也許,以下的文字會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專家研究發現,快樂的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