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許多中國父母認為用武力教育孩子是為孩子好。但在昨天“國際不打小孩日”之際,專家提醒,對孩子的教育要慎用暴力,孩子屁股打多了也會影響大腦健康。
現場
不少家長打過孩子
據了解,“國際不打小孩日”,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發起的。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將其中文譯成“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盡管成立已經十多年了,但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發現,對於這一特殊節日,居然沒有一位市民知道。
“什麼,還有‘不打小孩日’?還從來沒聽說過……”在被采訪的十來位家長中,有8位家長表示,孩子嚴重不聽話時會略施小戒,其中打得最多的是屁股,以示懲戒,其次是打小手,因為擔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一般不打孩子的頭部和面部。
專家
屁股打多了,會影響大腦健康
那麼,經常打孩子屁股是安全的懲戒方式嗎?能起到懲戒的作用嗎?對此,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專家邊遜副主任醫師明確表示了反對。
“打孩子屁股也不是長久之計,相反,也有可能對孩子的大腦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邊遜介紹說,打屁股看似屬於比較輕的體罰,但是如果家長情緒一時難以控制,激烈、持續地打屁股會造成孩子臀部周圍血腫、血液循環不暢,甚至發生壞死性炎症。尤其是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屁股周圍的毛細血管比較豐富,身體各個器官仍然比較嬌嫩,即使打屁股不會直接造成肌肉、肢體的損傷,但是疼痛的感覺會通過神經中樞的傳導,使大腦受到刺激。
體罰
可讓孩子埋下暴力種子
邊遜副主任醫師介紹說,人體的大腦左右半球雖然各司其職,但卻是協同工作的。孩子受到暴力體罰時,負責空間知覺、情緒、藝術欣賞等功能的大腦右半球會處於緊張、壓抑和恐懼的狀態中,難免影響大腦左半球的功能,而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數字運算和邏輯推理,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大腦和智力發展會產生不利因素。此外,兒童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在1~3歲時經常遭受過體罰的孩子,易變得虛偽、冷酷多事、擅長說謊、有暴力傾向。因此,不健康的體罰方式,不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甚至會埋下孩子暴力傾向的種子,對其周圍環境也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建議
懲罰孩子也要講技巧
那麼,既然體罰孩子有不利因素,是不是孩子就真的“打”不得了呢?邊遜指出,關鍵是掌握好以下幾個技巧。
首先,對於幼兒段的小孩子來說,當他做錯時可以適當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誡他這樣做是錯誤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和認知能力不斷增強,要盡量跟他講道理。其次,懲罰孩子要注意場合,不可在親戚朋友面前或公眾場所懲罰孩子,當眾不留情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很沒有面子。最後,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時,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切勿急於打罵孩子,因為一頓暴打不僅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身心也會造成傷害。而且不少家長情急之時對孩子的體罰往往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嚴重後果,所以,懲罰孩子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 |
夏季如何去應對兒童腹瀉“高峰”
孩子腹瀉不要簡單地認為禁食是必須的;需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足量、規范地使用抗生素;不輕易使用止瀉藥;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嚴重脫水。隨著氣溫升高,又到了小兒腹瀉高發時節。 為什麼夏季小兒腹瀉 |
![]() |
兒童接種疫苗時間要切記
卡介苗:接種1劑次,兒童出生時接種。 脊灰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2月齡、3月齡、4月齡和4周歲各接種1劑次。 百白破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至24月齡各接種1劑次。 白破疫苗: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