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從心理特點入手
1、2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
2、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3、還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或者把打人當作好玩,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4、父母過分溺愛造成孩子非常任性。在與小朋友交往中發生意見有分歧,他不會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選擇了打架或罵人的方式。
5、此外,有少數父母本身舉止不文明,雙方愛吵架,甚至打架,摔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
父母不必過分煩惱
有些父母常為自己的孩子經常“惹是生非”而煩惱。其實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是正常的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沖突是不需要成人的干預,很快就會過去的。所以常常在幼兒園或是孩子玩耍的場所都能夠看到,兩個剛剛打過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因此,當兩個孩子發生爭吵或打架時,任何一方父母,都應先讓孩子分開,然後讓爭執的雙方陳述一下理由,再根據情況耐心地和他們講清道理,並盡量做到讓孩子握手言好。如果有些一時搞不清、解不開的問題,父母也無須去弄個“水落石出”。孩子之間發生沖突、爭吵,一般都是非原則性的。孩子在玩中發生矛盾,爭吵打鬧;同時程中相互協調,重歸於好。
生活告訴我們:爭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爭斗也是一種鍛煉。孩子正是在打打鬧鬧中學會評判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學會全面考慮自己和對方的需求,學會以適當的方式與人相處,逐步完善處理、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
其實當你在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解決爭端的時候,就是教給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孩子將會從這樣的技巧中終生獲益。
1、教會孩子保持冷靜。孩子4歲的時候,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讓自己從爭執中平靜下來的方法了,比如背誦一首詩,或者慢慢地進行深呼吸。幫助孩子找到最能讓他平靜下來的方法。
2、明確問題。詢問孩子他和朋友為什麼打架,然後聽孩子講述情況,先不要提供建議,給孩子機會發洩情緒。
3、事先想想解決辦法。建議孩子想出幾個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孩子的想法不作評價,不要說“不行,這樣做不好”。
4、檢查結果。讓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個想法,問問他如果他嘗試其中一種辦法可能會發生什麼。
5、選擇一個解決辦法進行嘗試。讓孩子嘗試他認為的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保證孩子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他還可以嘗試別的辦法。
![]() |
教你4招對症治療寶寶便秘
"我的寶寶已經好多天沒有排便了……"很多39育兒的媽媽們都會有這樣一個煩惱。一把們來說,如果孩子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即可視為便秘。便秘對寶寶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觑, |
![]() |
您的孩子處於緊張中,您居然不知道?!
孩子出現緊張情緒時身體的四大信號 抽搐 抽搐是孩子因為感受到緊張而出現的代表性症狀之一。這種情況下抽搐指的是頻繁地眨眼。如果比起平時不停眨眼的情況很明顯的話就有可能是抽搐。為幼兒園或者學校的朋友關系而苦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