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完形繪畫治療的14個步驟

完形繪畫治療的14個步驟

  一、 讓孩子將自己的繪畫經驗與治療師作分享-她著手並進行繪畫工作時的感覺、她如何著手並持續其工作與工作歷程。這正是她的自我分享。

  二、 讓孩子介紹自己的作品,以他自己的方式敘述自己的繪畫,這是更進一步的自我分享。

  三、 再進入更深的層次時,透過更多的提示以協助孩子獲致更進一步的自我發現。例如:要他更詳細地敘述圖畫中的某些部份;使某些部份更加清晰明顯;具體敘述出形狀、結構、顏色、代表意義、物體及人物。

  四、 要孩子以彷彿自己便是那幅畫的語氣(使用‘我’字作為敘述句的開頭)來描述畫作。例如:‘我是這幅畫;我身上到處都是紅色線條,在我中央部份有個藍色方塊。 ’

  五、 在圖畫中挑選一些事物,要孩子去認同該事物:‘把你自己當成藍色方塊,詳細描述你自己-你看起來像什麼,你的功能是什麼等等。’

  六、 倘若有需要的話,詢問孩子一些問題,以催化治療過程。‘你是做什麼用的?’‘誰會用你?’‘你最像什麼?’凡此問題將透過你的專業技巧浮現,並進而帶領你與孩子一起走進孩子的圖畫之中。同時也能開展你的眼界,去了解人類存在、運作以及建立關聯性之各種可能方法。

  七、 藉由強調或誇大圖畫中的某些部份,使孩子更為專注。並使其覺察力更為敏銳;特別是當治療師或孩子的內心充斥著(或特別缺乏著)能量或興奮感時。利用問話的方式是相當有幫助的。例如:‘她要到什麼地方?’‘這個圓環在想什麼?’‘她將從事什麼事情?’‘接著將發生什麼事情?’依此類推。如果孩子說:‘我不知道。’治療師可千萬不要放棄,應當繼續將焦點轉移到圖畫的另一部份,詢問另一個問題,提出治療師自己的答案,並且詢問孩子是否同意那個答案。

  八、 要孩子就圖畫中的兩個部份、兩個接觸點或兩個對立點,進行相互對話,例如:道路與車子、構成正方之直線、快樂與憂愁。

  九、 鼓勵孩子注意顏色。當我給予閉著眼睛的孩子關於繪畫的建議時,我常說:‘想想看你將使用的顏色,亮麗的顏色對你具有什麼意義?灰暗的顏色又對你具有什麼意義?你將使用亮麗或深沉的顏色?淺或深的顏色?’有個女孩使用暗沉的顏色描繪其麻煩,而使用明亮的顏色描繪其喜樂。甚至當她使用不同顏色時,下筆的力道亦有程度上的差異。我可能會說‘這本書比那本書還暗沉些’,以鼓勵他做表達,或者:‘看起來你好像在這邊特別用力地塗上顏色’,我希望孩子盡可能地覺察自己所做的事情,即使她不願談它。

  十、 特別留意孩子的聲調、身體姿勢、面部及肢體表情、呼吸、以及沉默的暗示。沉默可能意味著正在檢查、思考、記憶、抑制、焦慮、恐懼或者對於某件事情的覺察。利用此等暗示,以促進治療工作的流暢。舉例說明為何觀察肢體暗示,乃是厘清困境最重要的單一因素。

  十一、 藉由辨識的方式,能夠協助孩子去‘擁有’其對於整體或部份繪畫所做的描述。我可能會問:‘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嗎?’‘你曾經做過那件事嗎?’‘那種情況是否符合你的真實生活情境?’‘當你以薔薇的身分所說的事情,是否也能在身為一個人的時候說得出口?’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各種的措辭方式,小心而溫柔的提出這些問題。

  孩子們通常不必去‘擁有’一些事情。有時孩子們會退縮,且害怕去做;有時是她們還沒准備好;有時光是將某些事物透過繪畫加以公開,似乎便已足夠,即使她們不去‘擁有’什麼。他們能夠感覺出我已聽到他們說的。他們在當時,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他們所需要的或所希望的。

  十二、 將孩子的畫作暫時擱在一邊,針對孩子從圖畫中所展現之生活情況及‘未完成’的任務加以處理。有時這種情況能夠直接自問話中發生。‘這與你的真實生活狀況符合嗎?’有時孩子能自然地聯想到生活中所發生的某些事情;或者孩子會突然變得很沉默或出現某些表情。我可能會說:‘剛剛是怎麼回事?’孩子通常會開始談論當時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過去的生活當中發生過的事,而這些事情,與目前生活狀況有關。(孩子有時只會回答:‘沒什麼。’)

  十三、 觀察圖畫中缺少的部份或空白的部份,並表示關切

  十四、 緊跟著孩子圖畫中的動態趨勢,或者注意那些特別吸引我的部份-我發覺有趣、刺激、有活力的部份。有時我專注於那些地方,有時則正好相反。有個男孩子畫出了在洞穴幻想的活動中所看到狄斯奈樂園,他強調了樂園中的歡娛。我選擇了與他的圖畫律動正好相反的方向,並且說:‘我猜你的生活之中並沒有那麼多的歡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你與孩子真的“心靈相通”嗎?

親子溝通之“心有靈犀”的三招  1、平等相處  小明已經5歲了,在家裡,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去把杯子拿來”,“把報紙拿來”,&

預知寶寶身體不適的6大表現

我們有方法可以預知寶寶的疾病嗎?有的。中醫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在民間和醫學范疇均積累了很多簡單可行的預知方法,大家只要熟知並細心觀察即可作出判斷,並有針對性的提前進行飲食調理,最大可能的減少患病幾率。  中醫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