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血液科 >> 新生兒溶血病 >> 新生兒溶血病常識 >> 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概述

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概述

  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blood group incompatibl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由於孕母與嬰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主要包托ABO和Rh溶血病,都簡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病因和病理生理

  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於胎兒上有孕母所缺乏的血型抗原所致。人類血型有多種,但最重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ABO溶血病時孕母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因A或B物質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孕婦在第一次懷孕前已A、B物質致敏,因此約有50%ABO溶血病發生在第一胎,而Rh溶血病多發生在第二胎及以上。孕母血型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胎兒的陽性血型來自Rh陽性雜合子的父親。

  Rh血型系統應有6種抗原即C、c、D、d、E、e,但至今尚未發現d抗原。作為標准紅細胞上的抗原有下列幾種CCDee、ccDEE、ccDee、Ccdee,其中以D的抗原性最強,是引起Rh溶血病最主要的抗原,因此血型檢查一向只查D抗原,只要D陽性就稱Rh陽性血型,而不論其他幾種抗原(例如E)是否存在,無D抗原的統稱為Rh陰性血型。RhD溶血病時孕母血型必為Rh陰性,而RhE溶血病時(在我國和日本僅次於RhD溶血病)孕母雖必為RhE陰性,但如存在D抗原,仍為Rh陽性血型,而嬰兒為RhE陽性,成為RhE溶血病延誤診斷的原因,故國內檢查血型除D外還應增查E抗原。

  Rh溶血病時,第一胎具有D抗原的胎兒在出生過程中(電可能在宮內)紅細胞很有機會進入母體,母體不久產生IgM抗體,以後產生IgG抗體,但量不多,速度也慢,約8~9周或最長不超過6個月,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使孕母致敏,一旦致敏即不可能再回復到未致敏狀態。此婦女如再懷第二胎胎兒仍為RhD陽性,紅細胞在宮內或出生時再次進入母體後,已致敏的孕母即迅速產生大量IgG抗體,經胎盤至胎兒,使胎兒或新生兒發生溶血病,胎次愈多,產生的溶血病愈嚴重。我國Rh陰性的人群極少,因此RhD溶血病的發病率比歐美國家低得多。

  臨床表現:

  症狀的輕重取決於抗體的量、抗體的活性和抗體與紅細胞結合的程度。總的看來Rh溶血病的症狀較重,ABO溶血病的症狀較輕或無症狀。臨床表現有下列幾方面:

  (一)胎兒水腫 由於嚴重溶血和貧血而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腫。胎兒無黃疽,因膽紅素可通過胎盤自母體排出。胎盤也因水腫而增大。

  (二)黃疸 為主要症狀,重者在出生後第一天即出現,輕者二、三天後出現,且迅速加深。

  (三)貧血 輕重不一,重者可伴呼吸增快心率加速。有些輕型病兒至生後2~6周貧血明顯,稱晚期貧血。

  (四)肝脾大 胎兒和初生兒貧血時髓外造血活躍,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五)膽紅素腦病 又稱核黃疸。足月兒當血總膽紅素超過307.8~342.0μmrnol/L(18~20mg/d1)時,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臨床症狀多出現在生後2~5天,輕者表現為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減退;重者兩眼凝視,四肢肌張力增強或角弓反張,病死率高。存活者經過2、3個月的好轉期後,常出現後遺症,如手足徐動症、眼球運動不協調、耳聾、齒釉呈綠色或棕褐色,智力可能低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營養小失誤,發育大問題?

因為家長對寶寶的溺愛及不當的喂養方式,使得寶寶養成了諸如厭食、不會咀嚼、易嘔吐、偏食、排食和吃得太多或太少等不良飲食習慣,從而使寶寶得不到足夠的、全面的營養。  營養補充誤區1:不重視泥糊狀食品的添加  專家分

預防寶寶夏季中暑,五招必備

1、根據氣候增減衣服  家長要根據氣溫環境的變化給孩子合理增減衣服。在炎熱的時候,成人穿多少,小孩就應該穿多少,只要寶寶的小手和小腳摸上去不涼,就表明穿得比較適度。但要注意寶寶的小肚皮比較薄,因此易著涼,引發拉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