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兒童心理學——為什麼3歲之前,不建議母嬰長時間分離

兒童心理學——為什麼3歲之前,不建議母嬰長時間分離

  是的,現在很多年輕的,正在城市打拼的父母,情願自己辛苦勞累,也不願意老人把年幼的孩子帶回老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將孩子留在身邊,堅決不讓孩子做留守兒童……這種“堅持”引起很多來到城市幫忙帶孫的長輩不滿(確實,要長輩來適應城市生活也是一大挑戰)。同樣,一些追求事業與理想的同齡人也會以類似“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等各種觀念來說服自己。

  今天所要呈現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將告訴你這種“堅持”是值得的!

  為什麼3歲之前,不建議母嬰長時間分離?因為母親或撫養者的撫養質量決定孩子是否能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

  通常表現為:微笑,咿咿呀呀學語、哭叫、注視、依偎、追蹤、擁抱等都指向母親;最喜歡和母親在一起,母親讓他感到舒適、愉快,在母親身邊能讓他得到最大安慰,同母親分離則會感到痛苦。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恐懼、焦慮時,母親的出現能讓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得到最大的撫慰。

  美國上世紀80年代一項嬰幼兒心理學跟蹤實驗,選擇一些2歲左右的健康的嬰幼兒作為觀察跟蹤對象,一些去托兒所,但每天還是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的;有一些去了育嬰堂,每天跟保育員生活在一起,一個保育員照顧8個孩子,一年之後再觀察,發現: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發育正常,而和保育員在一起的孩子出現孩子夭折率高,發展商數低。證明母愛的剝奪,將使嬰兒失去一定生命力。

  依戀使嬰兒感到自信和力量。依戀對嬰兒整個心理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嬰兒是否同母親形成依戀及其依戀性質如何,直接影響著嬰兒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征和對人交往的基本態度的形成。

兒童心理學——為什麼3歲之前,不建議母嬰長時間分離

  依戀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和母親長期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的,所以,嬰兒期的母嬰分離,造成依戀沒有建立,將對嬰兒造成無法挽回的心理傷害,也是最基礎的安全感喪失。

  所以,安全感是什麼?安全感就是安全的依戀關系。安全的需要,在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種的地位,是僅次於吃睡等基本生理需要的生存需要(我要活下去),太重要了:

  第一,安全感決定孩子對世界、他人的態度,對他人是不是信任;

  第二,安全感影響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是主動還是退縮;

  第三,安全感影響孩子的智能發育,是積極還是消極;

  第四,安全感影響孩子間的人際交往,是合群還是孤獨;

  第五,安全感影響成人期的情感關系,是成功還是失敗

  為什麼是3歲之前?因為依戀最關鍵時期是3歲之前……在出生至3個月左右,嬰兒是接受所有的人,無偏愛的,3個月以後,到3歲之前,會形成和母親的特殊情感聯結。當媽媽離開時哭喊、不讓離開,別人還不能代替媽媽使嬰兒快活,當媽媽回來時,嬰兒顯得非常高興。同樣,媽媽在他身邊,嬰兒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圍的環境,媽媽是他安全的基地。這是嬰兒與媽媽的專門的聯結,其他人還代替不了的。而且這種聯結是不可重復的,也就是說這個時期錯過了,孩子和母親之間的特殊情感聯結就比較難形成的了!

  媽媽的愛,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告別便秘 看喂養絕招!

近年來,患便秘的兒童日益增多。兒童患便秘的原因,除患有器質性病變(巨結腸、腸息肉等)外,大都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者平時飲水少,或者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所致。  便秘雖不是大病,但危害卻不小。便秘不僅會使有毒

小孩子要不要打破傷風(TAT)

TAT是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的血漿經胃酶消化後用鹽析法制得的液體或凍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劑,用於治療及預防破傷風。TAT雖然有預防破傷風發生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異種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復注射後會刺激人體對其產生相應抗體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