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嬰兒沉默主因 缺乏母嬰交流

嬰兒沉默主因 缺乏母嬰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曾對幼猴進行試驗。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兩個假母猴的環境裡,一個是鋼絲做的,手裡拿著奶瓶,叫“鋼絲媽媽”;另一個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給幼猴溫暖,稱“絨布媽媽”。幼猴平時總喜歡依偎在柔軟、溫暖的“絨布媽媽”懷裡,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去找冰冷的“鋼絲媽媽”。長期無法與“真”媽媽對話的幼猴長大以後,性格孤僻、呆板,適應能力極差,甚至生產後不會照顧自己的後代。

嬰兒沉默主因 缺乏母嬰交流

  因此,要讓今天的嬰兒不再沉默,讓明天的孩子聰明健康,早期的母嬰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千萬不可圖一時之輕松而疏忽。專家認為,有益於嬰兒發育的母嬰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覺交流:

  嬰兒的嗅覺相當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嬰兒鼻端,嬰兒可很快止哭,並做出尋乳姿勢。因此,母親應多抱抱嬰兒,頭幾個月盡量和他睡在一起,讓孩子熟悉母親的體味。

  聽覺交流:

  嬰兒出生一周後,就對聲音有強烈的需求,而且還能分辨出人聲。所以,別小看母嬰之間毫無意義的“對話”,這種交流可使大腦正處於急劇發育中的嬰兒很快牙牙學語,並豐富其情感體驗。

  視覺交流:

  嬰兒出生一個月,可見距離一般不超過40厘米,幾乎只能見到眼睛正前方,但對人臉卻具有天生的識別能力。母親在哺乳時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嬰兒常常邊吃奶邊用眼睛直視自己,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所以母親應經常對嬰兒微笑,與嬰兒對視,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嬰兒沉默主因 缺乏母嬰交流

  觸覺交流:

  母嬰之間的觸覺交流,最直接體現為母親授乳。授乳不單能為嬰兒提供生長發育的營養,更為其最初觸覺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嬰兒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邊和臉蛋,依偎在媽媽溫暖的乳房邊,能在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對其智力發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親經常撫摸、擁抱嬰兒所產生的肌膚接觸,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實習編輯:譚超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孩子感冒莫急著用藥

騰騰感冒了,見他打噴嚏、流鼻涕,又有些發燒,媽媽趕緊給他吃了口服青霉素片,又給他蓋厚被子發汗。可第二天,騰騰非但不見好,症狀反而加重了,媽媽帶他到醫院,醫生指出孩子僅僅是普通的熱傷風,根本沒必要用抗菌素,更不宜

徐若瑄苦惱寶寶撓臉受傷 家長如何防抓傷學起來

近期徐若瑄曬出兒子懷抱玩具睡覺的照片,不過就為寶寶經常摳破臉而煩惱,她留言:就算媽咪一星期幫你剪2次指甲、你還是抓破臉(鼻子下那紅點),剛剛流了好多血、哎喲?你也得學會別那麼用力啊!網友紛紛向Vivian提出改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