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爸爸媽媽帶著寶寶們出游的好時機。但如果在春游過程中,粗心的父母放松衛生安全警惕,寶寶就很容易遭受腹瀉的襲擊,讓開心事變成麻煩事。要想高高興興欣賞春天美景,外出時媽媽們就要多留個心眼了! 注意飲水衛生 無論如何,生
據台灣媒體報道,腸病毒感染的疫情最近在台灣不斷爆發,平均門診人次不斷增加,重症病例已經達47人,其中以台灣中部最多,而且疫情有從中部蔓延到北部的跡象,有可能引發大流行,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4人死亡,全是5歲以下的幼童。 ■腸病毒可通過胃液
*預防: 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種到多種)。 不吃生冷、不清潔、不新鮮的食物,餐具要干淨,養成便後和飯前洗手的衛生習慣。 管好飲用水,不隨地大小便,廁所遠離水源。 *識別 識別脫水症狀“二眼、
2個月大的小光洋平時乖得很,可近來可煩透了媽媽:一天拉十幾次大便,每次拉的不多。到後來,每次拉完後還哇哇大哭起來。媽媽告訴醫生,在夏天,孩子改用奶瓶吃奶,吃的量比往常還要多,而且晚上睡覺也沒有受涼。 醫生診斷,小光洋是患了感染性腹瀉。據歷
小兒腹瀉,或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體、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形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節錄於《兒科學》小兒腹瀉--歐弼悠)。 小兒腹瀉以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病率為高,是造成小兒的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
腹瀉病指大便次數增多,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綜合征。常見的原因有: ①感染因素。往往由於食物或食具被細菌、病毒污染所致,一些腸道外感染,如小兒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敗血症等疾病常可同時出現腹瀉。 ②飲食不調。嬰幼兒消化系統功能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知道這樣一個道理——送給孩子什麼樣的美食,也不如送給孩子一副好腸胃;吃什麼都消化,才能吃什麼都香。 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孩子們吃的東西是越來越精,看過本文,也許您會覺得,原來我們給寶寶准備的各種好吃
嬰兒腹瀉比較常見,但並非不能預防。通過下述方法,盡可能避免腹瀉的發生。 1.飲食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應注意母親乳頭的清潔,哺育前應用干淨毛巾仔細擦洗乳頭;人工喂養的寶寶應注意奶具嚴格消毒,配奶前應先將雙手洗淨,喂剩的奶液最好丟棄,以免變質
除秋季外,1歲以下的嬰幼兒在寒冷的冬天同樣容易發生腹瀉,以輕型腹瀉來說,患兒一日10次以內,瀉黃色或黃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樣,並可夾白色奶瓣,精神較好,體溫正常,不出現脫水症狀。通常中醫對輕型腹瀉的治療效果不錯。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主要由多
中醫治療小兒腹瀉,是根據糞便性狀與症狀表現,分辨寒熱、審查虛實而進行分型論治。 (1)傷食洩:症見脘腹脹滿,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減,糞便酸臭,或如敗卵,嗳氣酸馊,或欲嘔吐,不思飲食,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 治宜去積消食,主要
小兒秋季腹瀉是一種季節性疾病,常見於嬰幼兒,尤以周歲內的嬰兒為多見。其起病原因往往是乳食不節、喂養不當及季節更換,寒暖失常,外邪侵襲等。臨床表現以身熱不解,嘔吐腹瀉,大便呈黃色或黃綠色,稀水樣或蛋花湯樣、伴有泡沫及黏液,小便短少色赤,洩瀉無
葉孝禮老中醫從事了30余年的兒科臨床工作,總結出了十大治療法則: (1)去積消食法:按“傷食宜消”法則,臨床上對傷食瀉多采用去積消食法。常用消食藥品如山楂、雞內金、神曲、麥芽、谷芽等。若乳積或魚肉積滯者,應重用山楂
洩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如水樣,或伴不消化食物,或夾有粘液為主證,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為多見,年齡愈小,發病率愈高。本病雖四時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較多,南方冬季亦可發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中醫學認為,脾胃
小兒秋冬季腹瀉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2年來我院采用雙黃連粉針治療獲得較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病例與方法 1.1病例:我科1996、1997年同期9~12月住院的150例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病程在7日之內。隨機分為雙黃連粉針治療組和氨苄
天氣漸涼,小兒腹瀉的病人明顯增多。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此時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其臨床多表現為:大便次數較多,每日五六次,甚則十幾次,大便呈蛋花湯樣便,或水樣便,或溏稀便,或夾黏液。小兒腹瀉嚴重者,常因大量水樣便而出現脫水,治療不及時,
兒童的腹瀉和成人有很大不同,不能盲目用藥。中藥比西藥副作用小,更適應體弱的兒童。你的孩子如腹瀉,可以試試下面的方劑。最好到醫院就醫,按醫生的建議用藥。 1、土茯苓湯組成:土茯苓15克,黨參、黃芪各10克,黃柏、天花粉,苡仁、車前子各9克,
傷食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傷食瀉臨床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後痛減,大便酸臭,或如敗卵,呈黃綠色稀薄液狀,夾有食物殘渣或奶瓣,可有少許粘液,嗳氣酸馊,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睡臥不安,舌苔薄黃或垢膩。治以消食化滯,和中止瀉。方選保和丸加減
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 二、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
(1)第一天補液步驟如下: ①擴容階段:對重度脫水或中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用2∶1等張含鈉液20ml/kg,於30~60分鐘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環和腎髒功能。適用於任何脫水性質的患兒。 ②補充累積損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