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稀便:

由於正常新生兒的腸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養方式的寶寶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如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較稀薄,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好,體重增長正常,就不必擔心。
2.病理性:
(1)非感染因素:
喂養不當:給新生兒喂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容易導致新生兒積食,從而引起寶寶腹瀉。
對奶粉過敏:100名嬰兒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這種症狀多出現干2—3個月的嬰兒。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
(2)病毒或細菌感染:
新生兒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腸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當腸道感染時,沒有能力去減弱和中和細菌的毒力。另外,胎兒在子宮內在無細菌的溫室環境中生長,生後立即在眾多的細菌,病毒污染環境中生長,抵抗力太弱了,消化功能和各系統功能的調節機能也比較差,因此,新生兒易患消化功能紊亂,同時也易患感染性腹瀉。
可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腸道內感染主要發生在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新生兒,由於奶具不潔而導致病從口入。最嚴重的要算新生兒流行性腹瀉了。腸道外感染主要是由於病原體毒素的影響或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而引起腹瀉。在新生兒患肺炎和敗血症時,細菌有時也可從腸道外或血液中透過腸壁,滲入到腸道內,引起腸炎。
父母應仔細觀察新生兒的其他表現,辨別各種腹瀉類型。

生理性稀便:合理喂養,加強護理,注意寶寶的精神、胃口、體重變化,一般無須處理。若懷疑是真腹瀉,應考慮以下原因,或及時進行專家治療。
喂養不當:糾正不科學的喂養方法。若症狀不能改善,應到醫院接受治療。
對奶粉過敏:根據醫生的處方給新生兒喂食特殊的奶粉。
病毒或細菌感染:不管輕重,都應立即送醫院診治,千萬不能耽擱。
關於小兒腹瀉的症狀類型人們看完了文章內容的介紹已經有了一些認識,小兒腹瀉的發生影響孩子的健康,這樣的疾病導致孩子腸胃出現不適,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所以對於小兒腹瀉家長要重視,積極帶孩子做好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