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治療應根據感染的病原體不同、有無脫水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尤其是急性水樣便腹瀉的治療是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及時采取有效可行的治療措施。如依靠實驗室的病原檢驗結果再決定治療方案是不及時、也是不現實的,急性水樣便腹瀉病原常常是病毒,有一定的病
風寒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風寒瀉臨床表現:腹部脹痛,喜溫喜按,瀉下泡沫狀稀便,色淡黃,無味,腸鳴漉漉,口渴但不喜飲,或有惡寒、發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疏風散寒,化濕和中。方選藿香正氣散加減,藥用藿香、蘇葉、白芷、腹皮、厚樸、陳皮、半夏、生姜、
小兒腹瀉-治療 采用多種中藥配伍成的“吳萸散”敷臍療法,對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輪狀病毒感染及其他細菌感染、大便次數增加、腹部不適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均有較好的療效。 “吳萸散”包
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發生,以夏秋兩季發病較多。本病屬中醫的“洩瀉”范疇,因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虛弱,無論內傷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腎虛寒等
小兒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細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療,但是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使腹瀉加重或遷延不愈。目前國內腹瀉治療中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已引起各方面的關注。
腹瀉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多發病之一。目前並非所有的腹瀉病兒都須住院,大部分在家中服藥治療和護理。因此家長需要掌握一些護理腹瀉病兒的知識。 正確調整飲食 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
小兒急性腸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病(又稱嬰兒腹瀉),其主要症狀是腹瀉,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多見。人工喂養比母乳喂養者較多發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還與母乳含有一種能促進雙岐桿菌生長的粘多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簡稱菌痢。主要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水、食物和手傳播,蒼蠅來去干糞便、飲食之間,又散播菌痢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有營養不良、患有腸道寄生蟲症等身體虛弱者,容易得本病。臨床可分急性和慢性菌痢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
兒童的胃腸功能尚未健全,容易腹瀉。由於腹瀉實在太常見了,家長多會根據自己的用藥經驗,給孩子用藥。不少人認為中藥不良反應少,便用黃連素給寶寶治療腹瀉,覺得這樣既安全又有效。但實際上,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進了認識的誤區。 誤區1黃連素屬於中
引起腹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腹瀉,又叫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這種病毒就是小兒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它季節性強,不分南北方,每年秋冬季發病,12月份達高峰,多侵犯6~24個月的嬰幼兒。由於該病常呈小流行,因而此時兒科門診的小病號容易&ldqu
推拿方法 1.補脾土:脾土穴位於大拇指桡側邊。醫者用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拇指桡側緣從指端推向指根100~300次。 2.補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桡側緣。醫者以右手拇指桡側緣沿患兒的左食指桡側邊從指端推向指根100~200次。 3.清小腸
嬰幼兒腹瀉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引起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學“腹瀉”、“洩瀉”范疇。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調養護理與衛生十分重要。
有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苦惱:自己的小寶寶經常腹瀉,而且持續很長時間,可是給寶寶喂藥實在是太難了,哭鬧不止而且還不一定能把藥喂進嘴裡。其實,寶寶腹瀉不妨嘗試采用臍貼治療。 因為肚臍周圍的血管很豐富,距寶寶腸道最近,寶寶腹壁薄,藥較容易
有很多3歲以下的小兒,經常發生腹瀉,吃了不少抗生素都不見效。後來,醫生建議把所有的藥都停掉,改用飲食治療。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病情日漸好轉,人也一天天胖了起來。為什麼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通過飲食治療卻治愈了呢?原來,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有
1、揉拇指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或仰臥在媽媽懷抱裡,媽媽一手拿著寶寶的手,使寶寶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寶寶的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紋面順時針方向推摩寶寶的拇指螺紋處,至少推摩100圈。 2、推食指 寶寶仰臥位,媽媽用左手拿住寶寶
嬰兒的腸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歲,最容易發生腸炎(下痢)。下痢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小兒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過去每年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有20~30個患腸炎死亡,且大部分為1~2歲之小兒。近些年,因公共衛生之進
小兒急性腸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病(又稱嬰兒腹瀉),其主要症狀是腹瀉,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多見。人工喂養比母乳喂養者較多發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還與母乳含有一種能促進雙岐桿菌生長的粘多
標准口服補液已成功地用於防止腹瀉患者脫水,降低腹瀉病死率,但仍需要給予藥物輔助治療以縮短病程和減輕症狀,部分患者還需要用抗生素。標准口服補液是急性腹瀉的主要治療手段,含鋅的標准口服補液配方正在研制之中。通過標准口服補液補鋅的研究表明,其可縮
臨床上治療腹瀉的藥物很多,有專門用於止瀉的功能性止瀉藥,亦有根據病因選用的抗菌藥、抗病毒藥,以及各種腸粘膜保護劑、微生態調節劑等。上述藥物在治療腹瀉中雖然療效較好,但其中有些藥物對於機體發育尚不健全的小兒來說則不宜。鑒於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