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信息論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爸爸媽媽要清楚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給寶寶造成腹瀉。
新生兒腹瀉的危害
短期傷害
輕症患兒可丟失大量水分與養分,重症則引起代謝紊亂,造成脫水、酸中毒乃至休克而危及生命,並可影響心髒、關節、大腦、尿道、腸道等器官,導致心肌炎(多見於病毒性腹瀉,輕者心率加快或減慢、胸悶、心前區不適或疼痛;重者可出現面部水腫、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等心力衰竭表現)、關節炎(膝、髋、踝關節反復腫痛,稱為感染過敏性關節炎)、腦病(如中毒性菌痢,可致患兒死亡,即使搶救成活,也可能留下語言障礙、癱瘓、智力低下、癫痫、失明等後遺症)、尿道炎(見於女孩,出現尿頻、尿痛、尿急、排尿時哭鬧等症狀)、腸套疊(患兒出現臉色發白、腹痛、嘔吐等腸梗阻症狀)等合並症發生。
中期傷害
主要見於慢性腹瀉,長時間丟失水分與養分而導致營養不良,發生維生素缺乏症(如維生素A缺乏引起暗視力下降,俗稱雀蒙眼;維生素B缺乏引起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貧血症(蛋白質及鐵元素等造血原料減少,出現指甲、手掌、皮膚以及口唇和睑結膜等處顏色蒼白、疲倦乏力等)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
長期傷害
主要體現在生長發育方面。來自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一個2歲以下的寶寶,如果腹瀉平均超過5次,在他9一10歲的時候,身高可比平均身高矮7厘米,智商平均要低10分。
明白了吧,對於腹瀉,父母一定要有憂患意識,一旦出現腹瀉,應及時給予合理的處置,必要時看醫生,力爭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如何預防小兒腹瀉?
腹瀉完全可以預防,要訣之一是盡量用母乳喂養。實踐證明,母乳喂養的寶寶發生腹瀉的概率最低,奧秘在於母乳特別是初乳中富含豐富的免疫成分,包括乳鐵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乳凝集素、核苷酸等,可有效地提升寶寶的免疫力,防止感染性腹瀉侵襲。若無法使用母乳喂養,當以富含乳凝集素、核苷酸和益生元組合成分的配方奶粉為首選。
要訣之二是接種疫苗,如輪狀病毒疫苗,保護率可達75%~80%。接種對象為6個月至5歲的寶寶,每1年或1年半接種一次,可將秋季腹瀉拒於體外。
要訣之三是做好衛生,如母親喂奶前用溫開水洗淨乳頭;人工喂養用碗勺代替奶瓶(碗勺的污染機會較奶瓶小得多);寶寶的衣被、玩具勤洗勤換;每次吃東西前要洗手;平時多帶寶寶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增強體質與抗病能力;父母外出歸來要先脫去外衣,洗淨雙手,潔面去塵,再接觸寶寶;不給寶寶穿“露臍裝”,夏季午睡也要用毛巾蓋住腹部,不要露肚子,防止腹部受涼;生病慎用抗生素等。
![]() |
幼兒自尊心在發展過程的不良偏向
1.幼兒的自尊心不足 對自己抱有負面看法的幼兒,會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甚至會產生自輕自賤的行為。他們一般活動動機性不強,沒有明顯的上進心,對自己的失敗也常認 |
![]() |
父母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有的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為了什教孩子方便,便編適一些緣由來嚇唬孩子這種作法是很不好的,因為孩子神經細胞的機能較弱,耐受力較低,許多外界的刺激對孩子的神經細胞是沉重的負擔。而且孩子渲洩心理吸張的機制也還很差,嚇唬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