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

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小兒腹瀉的實驗室檢查:

  1、糞便常規、腸道菌群分析、大便酸度、還原糖和細菌培養。

  2、十二指腸液檢查,分析ph值、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腸激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斷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測定十二指腸液的脂酶、膽鹽濃度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狀況,還可進行細菌培養和寄生蟲卵的檢測。

  3、小腸粘膜活檢是了解慢性腹瀉病理生理變化的最可靠方法,必要時還可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試驗、x線、結腸鏡等檢查綜合分析判斷。

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診斷注意尋找病因,排出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先從病史中了解喂養情況、不潔食物史、疾病接觸史、食物和餐飲具消毒情況,以區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其次注意發病季節和地區。我國北方3~7月份的腹瀉多由於大腸桿菌引起,而8~12月份的病例多系病毒所致。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辨別大便,對症下藥

一旦發現孩子的大便次數和性質發生了改變,家長切不可驚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您可以通過對寶寶大便的觀察初步了解病情,在就診時也能讓醫生有所參考。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  大便性狀原因解決方法  糊狀,夾雜有腐食味

家長管教孩子應該有“底限原則”

在管教孩子上應設下所謂的“底限原則”。何謂底限原則?最重要的就是“說話算話”。  如最常見父母欠原則管教的,就是原本說好出門不買東西,但當孩子在街邊耍賴要求買玩具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