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的自尊心不足

對自己抱有負面看法的幼兒,會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甚至會產生自輕自賤的行為。他們一般活動動機性不強,沒有明顯的上進心,對自己的失敗也常認為是自己缺乏能力的結果,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個別幼兒對失敗的內心體驗有時會表現出一種麻木,對來自外界的評價表現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
2.幼兒的自尊心“過剩”

自尊心“過剩”(或稱自以為是、自負)的幼兒往往對自我的評價過高,有時會有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現。在集體中,他們會表現得有點孤芳自賞、不合群,對來自他人的評價反應比較敏感,渴望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贊揚,有較強的好勝心理,但耐挫力不夠強,遇到挫折時會產生苦悶心理,好勝心強,從而出現自尊偏差。
從根本上來說,幼兒自尊心方面的兩種偏向均失之於自我意識的偏頗。第一種偏向是因幼兒對自己評價不足而產生的一種消極自我情感體驗,由此而導致了他們在行為上的退縮;第二種偏向則是因幼兒對自己估計得過高、不切實際而產生的一種“超積極”(亦為消極)自我情感體驗,由此而導致了他們的盲目自尊。
一旦幼兒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積極的自我意識,往往也就形成了初步的自尊心。達時還不熊搏以輕心,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如此看來,只有讓孩子確立一種積極、務實的自我意識,才能夠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