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血液科 >> 新生兒溶血病 >> 新生兒溶血病保健 >> 新生兒溶血病的護理

新生兒溶血病的護理

  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的溶血病是由母親與胎兒或新生兒發生Rh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兒或新生兒血液中紅細胞被破壞。在對新生兒溶血病的護理方面,應先了解黃疸程度,這樣有助於家長對患兒的護理及處理。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指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導致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引起的溶血。

  【病因和發病機制】

  目前已知血型抗原有160多種,但新生兒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統不合最為多見,其次是Rh血型系統不合。主要是由於母體存在著與胎兒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體(IgG),這種IgG血型抗體可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後,引起胎兒紅細胞破壞,而出現溶血。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與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貧血有關。

  2.潛在並發症,膽紅素腦病 與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有關。

  3.知識缺乏(家長) 與缺乏對黃疸的認識有關。

  【護理措施】

  (一)了解黃疸程度

  1.觀察皮膚 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估計血清膽紅素,判斷其發展速度。

  2.光照療法護理

  3.耐心喂養患兒 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納差,護理人員應按需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喂養等,保證奶量攝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中醫4妙招趕走小兒腹痛元凶

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令人頭痛的狀況,寶寶總是毫無原因地突然出現肚子痛,疼痛持續一段時間後可自行緩解,沒幾天又會發作,甚至一天發作數次,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醫生說是腸系膜淋巴結炎或植物神經

寶寶7種異常行為 新手爸媽需警惕

1、發育比別的孩子晚,4~5個月不會翻身,8個月不會坐。或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硬挺易驚,動作過多或少動者。  2、吃奶無力經常嗆噎、吐奶、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呼吸障礙者,進食差者。  早期僵硬和松弛症狀可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