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吃奶的常見原因
4-6個月的寶寶由於腸胃功能還在發育階段,此時他的主食是配方奶或母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身體器官的成長需求,母乳或是配方奶,此時便無法提供寶寶身體所需的各種養分,因此才會建議寶寶6個月之後應開始逐步添加輔食。
即使當寶寶開始食用輔食,也不需要刻意中斷母乳的攝取,寶寶仍然可以將母乳當成點心,就像大人偶爾也會喝牛奶,但卻不會將牛奶當成主食。
寶寶不吃奶的6種可能:
1、厭奶期:嬰兒的厭奶期通常發生在3-6個月,由於原因仍不明,因此通常遇到了厭奶狀況,需請家長特別注意寶寶的用餐狀況,避免造成生長發育不良的狀況。若寶寶厭奶狀況嚴重到影響其健康,亦可請醫生開立藥物,幫助寶寶的腸胃蠕動、增加食欲。
2、脹氣:脹氣的原因除了奶制品原本就容易造成脹氣現象外,脹氣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喝奶的過程中,因奶瓶孔過大或是姿勢不正確,導致吸入過多空氣,致使寶寶產生脹氣的不適感,在經由按摩或是阻卻導致脹氣的原因,寶寶的厭奶症狀即可獲得改善。
3、後天疾病:有時候寶寶的食欲不振是因為疾病導致的,例如感冒、腸胃炎,或者是寶寶有過敏體質,都可能致使其食欲受到影響,這種狀況會隨著疾病好轉而逐漸獲得改善,只需注意生病時期應把握清淡飲食的原則。
4、先天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如心髒病、海洋性貧血…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寶寶食欲不佳的情況。
5、便秘:一般來說,母乳寶寶較少發生便秘以及食欲不佳的情形,但寶寶便秘的情形容易在更換奶品的時候發生,尤其配方奶內含鐵質,更容易讓便秘情形發生。護理專家建議更換奶品應采漸進式,一開始的比例可由1/3做調整,若寶寶無過敏反應或是便秘情形,便可逐步增加新奶粉的比例。
6、心理因素:有時候寶寶的厭奶的原因,來自於心理因素,例如進食時間不規律、媽媽會用打罵的方式督促他吃飯…等狀況,都可能會讓寶寶排斥吃奶。
寶寶不吃奶影響生長發育
喝奶是寶寶的營養來源,如果不喝等於身體沒有養分可以供給寶寶的生長需求,可能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也因此如果寶寶厭奶,較難以其他方式替寶寶補充養分。
護理專家也指出,寶寶的成長曲線圖也相當重要,可以幫助媽媽盡早發現寶寶有無生長遲緩現象(若生長曲線圖比例低於3%,可能有生長遲緩的現象),如果家長未多加留意寶寶的進食狀況,長期營養不良可能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發生脫水現象,一旦發生脫水,應立即送醫院評估寶寶身體狀況。
![]() |
如何應對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本病治療得當,效 |
![]() |
兒童心理健康需要具備的條件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們除了給兒童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之外,也越來越重視兒童心理健康的維護。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都是必不可少。 那麼,兒童心理健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l、充分的撫愛 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