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擔心孩子身高就喂維生素
維生素D雖是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但並不是攝入越多越好,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維生素D中毒的表現在早期並無特異性,容易被忽略,主要有煩躁、厭食、多汗、頭痛、嗜睡、嘔吐、便秘或腹瀉;重者腎髒受損,可能出現多喝,多尿,甚至腎功能減退;還可能有皮膚和心血管方面的改變,化驗可見尿鈣陽性,血鈣增高等。當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攝入量,避免日曬,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維生素D中毒是可以預防的,要注意維生素D不是可以隨便吃的營養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更不可以隨便打針,能口服盡量避免注射。在治療小兒佝偻病時要詳細了解用藥歷史和劑量,以免維生素D使用過量。同樣,維生素A過量可導致精神萎靡,甚至顱壓升高、昏迷、嗜睡等表現,也會相反地出現興奮、尖叫等症狀,但維生素A過量的情形比較少見,我科室至今還未遇到,但家長們也要注意遵醫囑服用。
即使寶寶真的缺乏了某種營養素,補充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1到2個月後,就應該到醫院復查。如果情況好轉就可以停止營養素制劑的補充,代之以食補。否則長期營養素制劑補充的結果也有可能造成營養素蓄積中毒。
補鈣不當會便秘
本身一些孩子吃的配方奶粉和母乳以及日常輔食中就含有鈣,而家長額外給孩子補充過量的鈣營養素,特別是和油脂類的食物同時吃進去後,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在消化道形成鈣皂,再加上很多孩子吃菜少和運動少,現在有便秘症狀的嬰幼兒童越來越多,應該引起家長注意。
除了關注維生素A、D、鈣等衛生素的補充,還建議一定要關注鐵的補充。據了解,鐵是造血原料之一,嬰兒出生後由母體獲得的鐵在體內貯存,如果4個月後不及時補充含鐵豐富的食品,則會出現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據調查,6歲以下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約為30%左右。患兒一般皮膚蒼白,精神不佳,或有營養不良性水腫。嚴重者可出現心髒擴大,生長發育障礙。因此嬰幼兒膳食中應補充肝、蛋類、肉類、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
嬰幼兒冬春可適當補點維生素D
維生素D對人體的骨骼發育極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促進鈣、磷在腸道的吸收,維持血清鈣和磷的濃度在正常范圍內,並促進鈣在骨組織中的沉積,維持人體骨骼的健全以及神經肌肉功能的正常,此外VD還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參與人體對感染的反應。當維生素D不足時,在小兒可引起俗稱缺鈣的佝偻病,在成人,特別是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則可引起骨軟化症,與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症也有密切關系。
寶寶最容易缺乏的五種維生素
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症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個月到1周歲的嬰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身上。兒童一旦缺乏維生素D,很容易得佝偻病。補充維生素D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曬太陽。因為人的皮膚中有一種物質叫做“7-去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夠轉變為維生素D,並且被人體所利用。
維生素A
維生素A被稱為“明眸皓齒的美麗維生素。”這是因為,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膚、毛發、骨骼、粘膜的健康生長,增強視力和生殖機能。維生素A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沒有維生素A、而只有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能夠在人體內變成維生素A的胡蘿卜素。
維生素B2
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肝髒,以及雞蛋、牛奶、肉類、魚類、綠色蔬菜、豆類等。在我國,膳食結構中的維生素B2含量較少,只能達到標准的一半,尤其是在蔬菜淡季,這種情況很嚴重。所以,我國的維生素B2缺乏症比較普遍。
維生素B1
維生素B1在帶有胚芽和糠皮的糧食制品中含量最高。現在的面食都經過了精制加工,這樣一來,大部分維生素B1就在加工中損失掉了,非常可惜。難怪有的營養學家說:“從前窮人家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現在的人條件好了,營養水平卻反而沒有以前的窮人家高。”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形成細胞間質的主要原料,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細胞連在一起,保持牙齒、血管、骨骼、肌肉的正常功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強對疾病的不敏感力。維生素C最常見的缺乏症是牙龈出血、皮下點狀出血。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小兒肺炎症狀有哪些你明白嗎
1、體溫 小兒肺炎大多發熱,而且多在38℃以上,並持續2至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熱藥只能暫時退一會兒。小兒感冒也發熱,但以38℃以下為多,持續時間也較短,用退熱藥效果也較明顯。 2、咳嗽及呼吸 大多有咳嗽或 |
![]() |
為什麼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的是特定條件下,個體心理中產生的與客觀外界要求或願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動。“逆反心理”人皆有之,幼兒“逆反心理”有他獨特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