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表現:寶寶指著水杯,媽媽立即反應:“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寶寶連嘴皮子都不需要動。
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正確做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
二、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表現:“地上髒髒”、“寶寶,吃飯飯啦”、“到時間睡覺覺了”等。
害處: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正確做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並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三、重復寶寶的錯誤發音
表現:寶寶把“哥哥”說成了“蝈蝈”,爸媽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甚至下次再碰到說“哥哥”的情況時,父母也跟著寶寶說“蝈蝈”。
害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錯誤發音,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正確做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這些方法,幫助寶寶輕松掌控語言:
1.耐心重復說話內容,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
2.和寶寶說話時,注視寶寶的眼睛;
3.說話聲音清晰,注意音調的柔和度;
4.使用標准的普通話,語調緩慢、溫柔;
5.提一些寶寶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寶寶說出正確的答案;
6.帶寶寶多接觸外界事物,引導寶寶說出事物的名稱;
7.多表揚寶寶,鼓勵寶寶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干勁。
![]() |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媽媽”
繼“拼爹”之後,“拼媽”一詞又浮出水面。 替孩子做手工作業、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組織同學間的聚會,甚至幫老師發表論文……&ldqu |
![]() |
預防孩子感冒要從食物入手
進入初夏,日夜溫差大,稍不留神,孩子就容易著涼感冒。專家們推薦合理飲食是一個既符合兒童生理又有防病效益的好辦法。 富含維生素A食物兒科學家提出,冬春季節兒童體內缺乏Vit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誘因。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