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寶寶鬧糾紛,父母巧介入來化解

寶寶鬧糾紛,父母巧介入來化解

  小區的花園常常是孩子們聚會的場所,孩子們玩得開心時,到處是歡聲笑語;孩子們鬧糾紛時,哭鬧聲也會一浪高過一浪。聽聽,兩個小孩正在爭搶一個皮球呢,讓我們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這是我的皮球,你還給我!”小女孩嚷嚷著。

  “我玩會兒嘛,小氣鬼!”小男孩不甘示弱。

  “你男生欺負女生┅┅”小女孩快要哭了。

  “誰欺負你啦,不就玩會兒你的皮球,你追到我,我就還你┅┅”小男孩抱著皮球就跑開了。

  孩子在一起玩耍和游戲的過程上,通常會發生矛盾糾紛,這是孩子交往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父母對於孩子間的糾紛采取同種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處理方式能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成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矛盾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能增強出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力。

  因此,當孩子與伙伴發生糾紛時,作為父母,既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回家“閉門不出”,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更不能“御駕親征”,造成鄰裡關系緊張。

  父母要巧妙介入,建議不忍采取以下的步驟:

  1、鎮定自己的情緒,弄清事情的經過。

  孩子發生糾紛時,父母首先要冷靜,鎮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說:“誰欺負你了,找他算帳去!”等類似的話語。這樣,孩子會產生“爸爸媽媽向著我”的感覺,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啊,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表意見。”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孩子的講述過程中,父母不能給予諸如“是誰先動手打的”、“你沒有動手,對嗎?”等錯誤的誘導和暗示,要鼓勵孩子講真話,做個誠實的孩子。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決的辦法。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根源,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後,父母不要急於發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麼辦。這樣既可以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度,便於父母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當然,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從旁指導。對於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原諒對方的胸懷;自己的孩子錯了,要啟發和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倘若對方孩子是典型的“小刁民”,父母要鼓勵鼓起勇氣去和對方講理,培養孩子遇“強”不弱的性格。

  自己的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要即刻責備或者打罵,你的“強權”可能導致孩子走上撒謊之路。

寶寶鬧糾紛,父母巧介入來化解

  3、與對方的父母溝通,鼓勵正常的交往。

  孩子間發生了糾紛,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解決問題。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父母難以想象的痕跡。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為玉帛,在成長過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沖突和糾紛中獲得經驗,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如果孩子常常和同一個玩伴發生矛盾,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結交其他玩伴,隨著伙伴人數的增加,孩子之間的直接矛盾就會弱化,合作會加強。

  給父母的3個錦囊:

  孩子的性格是日積月累而成的,下面是給各位父母的3個錦囊,必要時可以試試哦。

  錦囊1:袖手旁觀,讓孩子在自我協商中解決糾紛。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時,父母應先讓孩子學著自己處理。孩子在自己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才能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

  父母的“袖手旁觀”介入法,具體的操作可以是:

  一、假裝沒有看到孩子的糾紛,繼續忙自己的事情。

  二、對孩子的糾紛,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這並不表示父母完全不關心孩子的沖突,很多時候,父母憑經驗可以知道有些小糾紛不用干預和調解,孩子自己能平息和處理沖突。

  有時,家長的介入反而使孩子的小糾紛擴大化,有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來幫忙了,就更“起勁”了,反而鬧得凶。

  錦囊2:“自然後果法”,讓孩子在體驗和反省中解決糾紛。

  “自然後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每當孩子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要人為地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後果去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使孩子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教育方法。實踐證明“自然後果法”具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獨特效果,它遠比單純的說教或直接的斥責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錦囊3:規則內化,讓孩子在范例模仿中解決糾紛。

  孩子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父母在幫助孩子解決沖突的時候,提供具體的指導讓孩子去模仿,是符合孩子思維特點的。有的孩子已經能分辨是非,但是不知道具體該怎樣做。必要的行為指導和練習,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幫助孩子內化交往規則。

  說了那麼多,有一個宗旨要提一下:作為父母,要盡量地引導孩子寬容待人,理解他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為他們將來與人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喂養不當容易致孩子腹瀉

寶寶腹瀉了,怎麼辦?最近,周女士為女兒突然而至的腹瀉犯愁。“新聞報道手足口病的問題,我真的很擔心,幸好醫生說我的寶寶只是吃多了,引發腸胃炎,吃藥就好。”兒科專家建議:3歲以下的寶寶腸胃比

小兒便秘可進行排便習慣訓練

如何進行排便習慣訓練:  因為排便反射的建立是排便“技能”的系統學習過程,嬰兒期為反射性排便,如能早期進行排便習慣訓練,可較快進入意識性排便。  訓練模式及內容:  便器准備,外觀引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