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如果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怎麼辦?

如果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怎麼辦?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妨礙他們去適應環境和學習新知識,甚至損害身體健康。調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均明顯優於性格孤僻、不愛交往的兒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麼?怎樣培養孩子合群性格?

  普遍的觀念認為,小孩子更喜歡和與自己同齡的寶寶玩耍,而實際上很多家長都被孩子如何與小朋友相處的問題所困擾。為什麼我家的寶寶在幼兒園就是喜歡獨自站在一旁看著別的孩子玩?莫不是性格有什麼問題?有些家長擔心:我的寶寶是不是有點不合群?專家表示,其實合群是一種發展能力,也就是孩子必須發展並建立出一種與他人互動和“符合群體要求”的行為與技能。能力還沒有建立,是無法合群。剛開始學習社交技巧的孩子出現“不合群”多數是正常現象,家長要注意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利影響。

  案例:

  津兒媽:津兒一直都不太合群,以前以為還小,也沒太在意。可是昨天卻發現了津兒的問題很嚴重哦!昨天芊芊和奶奶去我們家玩了,其實芊芊不愛去別人家的,她只愛找丫丫玩,一個兩歲多的小姐姐。昨天芊芊奶奶拿移動硬盤讓我幫著給拷點兒歌,一早上就抱著芊芊去我家了,可是津兒這個小壞蛋不和芊芊玩,津兒的玩具不是很多,不過零零碎碎的也不少,和芊芊家的都不一樣,所以芊芊愛玩。芊芊拿一樣東西,津兒就去搶來,然後扔掉,津兒姥姥再給芊芊拿新的,芊芊剛拿到手裡還沒玩,津兒又搶過去扔了,她還不是玩,是搶著扔了,你說多氣人呀!我前幾天給津兒買了幾本書,芊芊很喜歡,可是芊芊剛一拿,津兒就啊啊地叫著去搶走,就這樣反復的和人家搶著,津兒姥姥讓芊芊坐在津兒的小坐便車上,其實早已經不是坐便車了,變成玩具車了。芊芊坐在上面玩,津兒就用小腦袋去碰人家芊芊的小腦袋,這個小壞蛋,實在是管不了了。以後還會有小朋友和她玩嗎?各位媽媽,你們家的寶寶有過這樣的情況嗎?是階段性的嗎?

  孩子天生懂得自我保護

  從蹒跚學步開始,孩子將面臨社會交往的挑戰。對外邊遇見的人能不能親近,不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了算,孩子的小腦瓜裡會自己想:我見過這人嗎?我見過幾次?我和他一起玩耍過嗎?我們在一起玩得開不開心?……鑒於那些大人看不到的思考,孩子能判斷哪些人是陌生人,並主動保持距離,這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要縮短或者打破這個距離,孩子需要和其他人有一個相互熟悉的過程。鍛煉孩子的膽量,要在安全的范圍內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嬰幼兒期孩子與媽媽分開一段時間,再見時也會很怯生,更別提那些陌生人了。短時的怯生、不合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家長不必過於擔憂。但對行為刻板、交流和語言也存在某些問題的孩子要有所警惕,應盡早就醫查找問題何在。

  Tips:

  1.家長要檢討撫育是否得當

  古語雲:“三歲看八十。”三歲以前養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特點,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父母教育得好,家庭影響是正面的,孩子的成長積極向上。反之,父母疏於管教,家庭矛盾重重,養出一個怪癖、不合群的小孩也不奇怪。一兩歲的時候,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輩,如果性格有問題,多半要從家長自身找原因。具體包括:

如果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怎麼辦?

  家長是否過於焦慮。有的媽媽總怕小孩吃不好、睡不好,怕他哭鬧,怕他亂跑摔跤,怕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孩子受到這種焦慮情緒影響,很可能變得膽小怕事。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群性的機會。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處於以個人活動為主的階段,家長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活動的場所去,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塊兒活動。培養孩子的合群精神,發展他們的同伴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隔代撫養是否得當。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造成依賴,還會阻斷他們與其他人的自由接觸和交流,而這正是隔代撫養常見的問題。老人顧著干家務,讓孩子悶在家裡玩也不合適,既缺乏交流,又有安全隱患。有的老人為了讓孩子不要亂跑,常編一個被壞人帶走或被可怕動物吃掉的故事,結果老令孩子睡覺做噩夢,害怕外出,以致變得離群、孤單,對其心理發育造成不利影響。這些人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動范圍和交往機會,使孩子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過著封閉式的生活,就必然會使嬰兒期自然的“怕生”現象延續到幼兒期,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和青年時期的個性。

  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爸爸和媽媽的關系,爸爸和外婆的關系,媽媽和奶奶的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都會影響小孩安全感的建立。要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孕期母親的生活規律和情緒是否正常。母親在懷孕的時候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小孩出生後心理健康指數就高。若孕期情緒及身體狀況欠佳,小孩生下來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會增加。如有些孩子屬難養型的氣質,吃飯少,睡眠不好,容易哭鬧,性格孤僻,不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父母的社交方式及能力也直接影響孩子社會技能的發展。

  2.“早教”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

  時下,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風生水起。沒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上課,以此填補父母教育方面的缺位。

  早教不失為初為人父母者學習如何養育孩子的一個途徑,對孩子也可以起到短期訓練的效果,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教育的重責交給早教班。“任何培訓都比不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行為引導。家長和孩子成天在一起,可以隨時發現他們的行為偏差,及時糾正。”多讓孩子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當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家長及時給予撫慰,並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別人的不對之處,明辨是非後,妥善處理,能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逐步完善。

  3.強化“接受邀請”和“邀請別人”的行為

  不合群的孩子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個別小朋友的邀請,即使是很勉強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接受了別的小朋友邀請,並表示願意參加,更要大加贊賞,促其參加。還要鼓勵孩子歡迎主動上門來玩的小朋友,並為孩子們提供游戲的場所和他們感興趣的玩具,應不厭其煩地、熱情地鼓勵孩子並和他們一起玩。

  呱呱叫如是說

  幼兒時期對於寶寶性格和價值觀的引導是重要的也相對比較容易取得成效,在這樣的社會中從小養成合作與開朗的意識對於寶寶的成長是不可忽視的。而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於求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樂於與人合作、能適應社會的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會遇到很多挫折,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呢?我們來嘗試告訴孩子以下5個人生道理吧。  1.告訴孩子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忘我是走向成功

寶寶冬季保暖哪些食物吃不得呢?

食物一: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很多媽媽認為,冬天氣溫較低,寶寶們為了抵抗寒冷就要消耗更多的熱量,因此需多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其實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冬天寶寶們的運動量相對較小,如果一味地胡吃海塞的話,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