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學齡兒童的患病率為5%左右

多動症是兒童最常見的身心問題,中國學齡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為5%左右,其中大約65%的患兒症狀會持續多年,而且這樣的孩子情緒容易不穩定,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幸福。多動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2、壓力最容易讓孩子患上多動症或抽動症
當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學校感受到壓力時,特別容易患上多動症或抽動症。有時候媽媽覺得孩子沒有壓力,或者自己並沒有給孩子多少壓力,可實際上孩子已經深受壓力的困擾了,這一點媽媽特別需要注意。
比如,如果老師在班裡當著所有小朋友說:“某某小朋友做的最好”,無形中就會給其他小朋友造成壓力。孩子會因此感到自己做的不夠好,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和自卑情緒。優秀的老師從來不會將學生之間做比較。如果想表揚某個小朋友,老師可以說:“某某小朋友比之前有進步了”,將孩子和自己做比較,只要比以前的自己做的好,就很棒。所以希望老師不要將不同的孩子去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可比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對孩子期待過高,或給孩子過多壓力時,孩子易患多動症或抽動症。比如,當媽媽經常問孩子:“這次考試在班裡排多少名呀?爭取下次考的更好,爭取考進前50名”。聽上去這位媽媽對孩子要求並不高,媽媽也覺得自己並沒有給孩子壓力,其實則不然。有位帶孩子來就診的媽媽就是在說了這句話之後,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之後患上了多動症。在和這位媽媽溝通後,媽媽從此改變了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逐漸好了起來。
3、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上多動症?
多動症的主要表現為從小就活動過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成績下降,上課時容易走神,寫作業很慢,經常心不在焉,做事往往半途而廢,話多愛插嘴,睡眠質量差,入睡較慢,睡覺容易出汗,還經常伴有遺尿。
有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沒有一刻是消停的,不停的動,不停的說,幾乎靜不小來。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情緒也不穩定、經常愛發脾氣、特別任性、不愛學習等等。同時,孩子還伴有一些身體症狀,比如:經常肚子不舒服,特別肚臍周圍痛,大便不好,或是經常腹瀉,晚上入睡較慢,夜裡睡覺時愛出汗。如果孩子有上述身體和心理上的症狀,孩子可能是患上多動症了。
4、中醫如何解釋多動症的病機?
中醫認為,孩子患上多動症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還和身體氣血的失衡有關。多動症的孩子身體有這樣幾種類型:
肝風內動型:特別多動,比較任性,愛發脾氣,安靜不下來,情緒難以自控,睡覺愛出汗,容易尿頻或尿床。
心脾兩虛型: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發白
食積型:多動,學習成績下降,記憶力不如從前,大便不好,口氣重
所以,中醫治療小兒多動症,更多的是從調理孩子的體質入手,需要舒肝、固腎、養心、消食、化積。
5、食療方法是什麼?

多動症的孩子多有失和的問題,所以飲食上還是從調理孩子入手。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
營養放在早餐吃,上午吃水果
晚餐不要吃得過飽,晚餐要吃好消化的食物
平時盡量少喝各種冰鎮飲料,多喝白開水
牛奶不能當水喝
常喝養胃粥,如山藥粥、南瓜粥、大米粥、小米粥
有食積的孩子可以經常喝點水
6、按摩推拿法是什麼?
揉肚子:媽媽將手搓熱,然後用手心對著孩子肚臍,沿順時針方向依次滾動按壓。每天5分鐘。
按揉雙側合谷穴和足三裡穴,每個穴按揉1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