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兒童暴力行為 誰之過

兒童暴力行為 誰之過

    膽小的豆豆,搖身一變成“老大”

  兒童暴力行為 誰之過     豆豆是個男孩,讀小學二年級。平時表現內向、膽小,參加集體活動時缺乏主動性。近兩個月不知為何,卻出現明顯的暴力傾向,多次動手打同學,甚至用凳子砸人、用鉛筆扎人,手段殘忍,口口聲聲要打死對方;不服從老師的教導,不遵守學校、班級紀律,老師管教時,他大喊大叫,甚至咬老師;喜歡炫耀自己的暴力行為,拉幫結派,還做了幾個調皮同學的“老大”。     老師問豆豆為什麼打人,豆豆說,打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會怕自己。老師說打人是不對的,豆豆就說,爸爸也打人,打媽媽,還打他。原來,豆豆爸近年來生意失敗,開始酗酒,脾氣變得非常暴躁,行為專橫,不允許豆豆媽有任何不同的看法,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稍不滿意就當著豆豆的面動手打他媽媽,有時打得出血,非常恐怖。對於豆豆,也是一不聽話就打,不允許有反抗行為,考試成績不好會打,有時看電視聲音大了也會打。豆豆爸性情變化無常,有時突然間對豆豆和豆豆媽很好,有時卻又突然發火。用豆豆自己的話說,就是不知道爸爸到底要怎樣,聽到爸爸回家的腳步聲就害怕。     經過詳細檢查,心理醫生為豆豆排除了智力障礙、精神疾病、多動障礙的診斷,認為他的行為屬於兒童行為問題——暴力行為。     豆豆的暴力行為從何而來     社會學習理論用學習機制來解釋人們行為的形成和變化,認為先前的學習對現在的行為有決定作用。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認為,學習過程有三種機制:聯想、模仿和強化。     “暴力—問題解決”:可怕的聯想模式     聯想,是經典條件反射的一種。人類可以通過聯想來學習態度和行為方式,比如“納粹”一詞常與可怕的罪行聯系在一起,因此“納粹”就成了一個令人害怕的代名詞,因為我們將它和恐怖事件建立起了聯想。豆豆正是這樣,父親的行為模式是“分歧—暴力—被打者妥協—問題解決”,多次重復,豆豆便形成了“暴力—問題解決”的聯想模式。這樣,當他遇到麻煩不能解決時,他就不由自主地出現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本能反應。     看玩具打娃娃,也能學會攻擊     其次是模仿。班杜拉作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把被試兒童分為兩組,一組兒童觀看的內容是:用金屬玩具打塑料娃娃。坐在塑料娃娃身上,用木槌捶它,用金屬玩具的腳踢它,嘴裡還喊著“打倒它”;另一組兒童觀察的內容則是:安靜地擺弄金屬玩具,根本不去碰塑料娃娃。結果發現,那些看到暴力行為的兒童,都對塑料娃娃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而目睹安靜地擺弄金屬玩具行為的兒童,很少表現出對塑料娃娃有攻擊性。兒童所觀察到的行為會對他們自己的行為產生影響,常使他們按照觀察到的行為方式來行事。豆豆也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老師教我學乖,要我聽家長的話,我爸爸可以打人,那我學爸爸,為什麼就不能打人?”爸爸的暴力行為,給豆豆樹立了最直接的“榜樣”。     “甜頭”誘惑,使他一犯再犯     最後是強化。個體通過觀察學習獲得新行為,但他是否繼續這個新行為,取決於執行新行為後得到的獎賞或懲罰。獎賞是正強化,可以使行為固定下來並反復出現,懲罰是負強化,可以減少行為的再次發生。對於豆豆,暴力行為後得到的直接利益(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彩色橡皮)和間接利益(幾個調皮同學的崇拜和跟隨)就是正強化物,導致豆豆的暴力行為持續存在。     看來,要想消除豆豆的暴力行為,還得從他的父母做起。     消除暴力,父母有責     豆豆暴力行為的聯想模式直接來源於家庭。家庭行為方式對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行為控制理論認為,家庭在對各種環境壓力進行反應時,對其成員行為方式的限制和容許程度,對於家庭成員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家庭對其成員的行為控制方式主要有四種:     一是刻板的控制方式,指家庭主要依據社會和文化傳統要求,對家庭成員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作出明確而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一經制訂就很難更改,很少隨環境需要而進行調整;     二是靈活的控制方式,即在合理規范的基礎上,能夠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而進行相應調整;     三是放任的控制方式,缺少規則和限制,容許家庭成員任意嘗試多種行為方式;     四是混亂的控制方式,有時嚴格要求家庭成員按照一定的要求行動,違規即重罰,有時又完全放棄要求,任由家庭成員任意行動,常使家庭成員產生困惑,不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     最積極的行為控制方式是靈活控制,最消極的行為控制方式是混亂控制。豆豆家庭裡采取的是混亂的控制方式,父親是主導,嚴格控制其他成員,不允許有不同意見,動辄暴力相對,卻又變化無常,沒有固定規則,使豆豆喪失了起碼的安全感。豆豆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以暴力攻擊的簡單方式來解決問題,逐漸建立了“暴力—問題解決”的聯想模式。要想消除這種聯想模式,只有糾正先前不良的家庭控制方式。從豆豆的父親做起,首先停止自己的暴力行為,尤其在和妻子意見不同的時候,要用討論、協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待豆豆,父母也要適當與之討論,尊重他的意見,而不是一不聽話就說他是“壞孩子”,動辄打罵。鼓勵孩子參與討論,讓他逐漸認識到,除了暴力行為,還有很多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以樹立多樣、靈活的問題解決聯想模式。     多行獎勵和“冷處理”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行為是後天習得的,如果對某一行為施加獎勵,就可以建立或保持這種行為;如果要消除某種行為,就得設法給予懲罰,這被稱為“獎懲法”。但大多數行為學家認為,對人最好是只獎不罰,因為獎勵的方法對行為的影響更大。     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這種方法叫做陽性強化法。假如一個兒童出現了不良行為(如無理取鬧),成人可暫時不予以理睬,采取“冷處理”,排除對他的注意,兒童的這種不良行為由於得不到強化就會逐漸消退。一旦他主動改正錯誤,就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兒童就會傾向於比較講道理。     對於豆豆,要多鼓勵他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一旦他用正常的途徑去解決沖突或提出要求,就及時鼓勵他,這種鼓勵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當他希望以暴力行為達到自己的要求時,不允許別的同學去跟隨他,使他得不到注意,不能持續獲益,從而逐漸淡化他的暴力行為。不過,如果有必要,也必須實行懲罰。   兒童暴力行為 誰之過     父母和睦,教養一致     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相互依賴和教養方式的一致性。     父母的相互依賴性代表父母情感上的相互吸引。父母之間相互依賴性越高,他們出現沖突的可能性越小,父母關系就較和睦,能進行良好的溝通,能用雙方都較滿意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子女,這會使孩子產生安全感和穩定感,在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往往較熱情,樂於助人,也更加容易融入集體,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父母相互依賴性低,溝通能力差,會使孩子感到家庭冷漠,變得孤僻、離群,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豆豆的家庭就像一個激烈的戰場,父母經常發生激烈的言語或身體沖突,對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和溫情關懷表現出排斥和輕視的態度,從而導致豆豆的性格孤僻、退縮、適應困難,不能和同學很好相處。出現暴力行為後,豆豆可以得到部分調皮同學的追隨和“尊敬”,就會進一步促使豆豆的暴力行為持續下去。要想糾正豆豆的暴力行為,父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問題,努力營造溫暖、和睦、相互依賴的家庭環境。     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父母教養方式或態度不一致,會導致兒童處於矛盾當中,不知所措,容易導致其人格和行為上的偏差。豆豆爸正是這樣,酗酒後專橫,高興時把豆豆當個寶,不高興時抓起就打,母親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是情緒不穩定。父母雙方不一致,反復無常,導致豆豆不能形成明確的自我概念,不能得到正確的個性發展,面對矛盾時,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只能以簡單的暴力行為來解決。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應相互一致,相對穩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歲寶寶食譜:夏天寶寶開胃食譜

夏天寶寶飲食原則  高溫環境,如果進食較熱的食物,也會影響進食量。因為人體在攝入食物過程中,由於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代謝轉化等,需要額外消耗能量,同時引起體溫升高和散發能量,加上高溫環境,就影響到體

治療小兒便秘法寶是什麼

剛出生的小寶寶,可能外界的任何因素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導致小兒便秘的方法有很多種,很有可能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消化不良,食物殘渣在腸道中停滯時間過久,從而引起便秘,由於在使用藥湯治療時,對於寶寶來說可能有點困難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