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孩子過於依賴媽媽怎麼辦

孩子過於依賴媽媽怎麼辦

    豆豆是一名2歲半的女孩,特依戀媽媽。媽媽經常說:“我女兒在別人面前是豆豆,在我面前是公主,得伺候著。”在奶奶家,到點豆豆就睡覺,出門跟著奶奶走,還能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飯,回到了家,媽媽不抱著轉一個小時,絕對不睡覺!

  孩子過於依賴媽媽怎麼辦     壯壯2歲,隨時隨地都要媽媽陪。玩得好好的,只要媽媽一轉身想去做點別的事情,壯壯就大聲哭喊,在家裡要媽媽陪,到了外邊,得時時刻刻不離媽媽身邊,有點什麼需求也必須媽媽出手才好。     媽媽和寶寶本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如此黏著媽媽,也難怪媽媽著急啊!那麼,寶寶這種依戀行為能夠改變嗎?     寶寶依戀媽媽為哪般     兒童對人們的依戀心是發展兒童個性極端必需的。如果兒童沒有這種依戀心,就可能成為驚慌體驗的犧牲品,或者將產生精神萎縮現象,這種現象的痕跡可以保留一生,並影響到兒童的愛好和意志。所以說,兒童依賴媽媽或者他的撫養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     如果媽媽(或者其他養育人)沒能和寶寶建立這種安全依戀,那麼就會影響寶寶走向獨立。有研究發現,兩個在兩三個月大時哭鬧程度相當的嬰兒,甲嬰兒的父母對他的哭鬧不煩不亂,仍然跟他說話,逗他玩;乙嬰兒的父親則極少花時間陪小孩,母親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懷裡走來走去,很少跟他說話或是陪著他玩。等到1歲左右,甲嬰兒只要在父母身邊不遠,大部分時間都能快快樂樂地自己玩;乙嬰兒卻仍然時常哭鬧,要求大人抱。如此看來,很可能是甲嬰兒的父母由於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煩不亂,能享受樂趣,因此,對於寶寶的需求及成長的脈動皆較為敏感,較能適時擴展孩子的行為能力,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況下也能有安全感,能自得其樂。乙嬰兒則沒有學到這樣的能力,仍然得依賴較原始的方式——被抱著才覺得安全、快樂。     由此可以說明,由於依戀能減少嬰幼兒的不安,他們深知有人關心他們,當他們有需要時成人一定會出現,這樣,當他獨自活動時,也有一種安全感,有適度的依戀的孩子能容忍與成人的分離而不焦慮,能夠安心地進行獨立探索活動,也不會產生遇到困難無人幫助,嬰幼兒的獨立性從而就伴隨著依戀性而得到發展。所以說,嬰幼兒的依戀與獨立性的培養是可以協調的,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有的孩子過於依戀媽媽,以致影響了獨立,是什麼原因呢?     1.重照顧忽視自立     很多家庭過於溺愛寶寶,無條件滿足寶寶的一切需求,寶寶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時,父母為了安全,極力阻止,妨礙了寶寶獨立能力的形成,使得最初建立起來的安全依戀感逐漸發展成過度依戀、依賴。那些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由於祖輩對孫輩呵護有加,更容易多溺愛少教育。     2.早期依戀關系不穩定,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     有的家庭,父母過於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寶寶,就雇保姆或者把寶寶寄養在親屬家,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寶寶安全感不足,情況嚴重的寶寶老是擔心媽媽離開自己,幾乎是每天都生活在惶恐當中,見了媽媽就黏上了。     3.媽媽沒有精心照顧     有的年輕媽媽過於貪玩,覺得小寶寶不懂什麼,吃飽穿暖就成了,當襁褓中的寶寶向媽媽發出愛的呼喚的時候,她們並不敏感,甚至置之不理,導致寶寶情緒不穩定,對這個世界很不信任。受此焦慮情緒影響,他們也會很依戀媽媽。     4.受過驚嚇     寶寶的感官系統非常敏銳,當夜晚或者有恐怖事件發生的時候,媽媽沒有陪伴在寶寶身邊,或者事後沒有及時給予安慰,會導致寶寶神經緊張,對媽媽產生依賴。     對於寶寶來講,能夠形成對媽媽、對親人的安全依戀型關系,才能身心健康地走向獨立。過分依戀媽媽的寶寶屬於不安全依戀型,媽媽需要調整自己的養育方式,讓寶寶盡快地與你形成適度的依戀關系。     滿足依戀引導獨立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依戀行為同睡覺吃飯一樣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要。寶寶不願獨自玩耍,喜歡黏著大人,那是他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的表現,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寶寶黏人至少說明他的情緒能力發展正常。     教育寶寶不容易,2歲以前,媽媽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寶寶,讓寶寶感受到媽媽非常愛他,這樣寶寶才會有安全感,才能夠有信心走向獨立02歲以後,媽媽依然十分愛寶寶,但是媽媽愛的方式要改變,就是不能事無巨細都替寶寶做了,要給寶寶一定的空間,讓寶寶自己去完成,這樣寶寶才能很好地發展各種能力,讓他從心靈、身體各個方面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寶寶才不會過度依戀媽媽。     1.親自養育寶寶   孩子過於依賴媽媽怎麼辦     媽媽最好親自撫養寶寶,料理寶寶的一切事情,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愛自己,願意時刻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寶寶長大一些,媽媽去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照顧人,這個人要有愛心,能夠及時滿足寶寶的一切需要,讓寶寶感受到安全。當媽媽確定好誰來照顧寶寶時,最好先讓這個人和媽媽、寶寶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比如,這個人是奶奶。媽媽平時要多做寶寶工作,告訴寶寶:“媽媽去工作,奶奶陪你玩!奶奶會像媽媽一樣愛你!到了晚上,媽媽就會回來!”媽媽一定要記得按時回家,這樣寶寶才不會產生焦慮情緒。     分別的時候,媽媽要心情愉悅地跟寶寶說再見,這樣寶寶的心情也會輕松些。     即使寶寶由別人照顧,媽媽也要多給予寶寶關愛,比如,盡可能抽時間陪寶寶玩耍,經常以溫柔的目光、話語或者撫摸、摟抱、親吻來與寶寶交流,讓他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2.支持寶寶獨立     獨立性是寶寶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也是幼兒終身發展的重要素養,關系到寶寶自信心、自理能力、責任心等的建立。寶寶從1歲能夠走路的時候起,就表現出了獨立的需要,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既然寶寶什麼都想自己來,媽媽就給寶寶這個機會,即使他做得不好,媽媽也不要責怪,最好手把手教寶寶怎麼做,但絕不可以替寶寶做,這是防止寶寶過度依賴媽媽的關鍵一步。媽媽要勇於放手,讓寶寶自己吃、自己玩、自己睡,寶寶習慣了獨自玩耍,長大就不會太黏人。     當然,寶寶畢竟不具備獨立做所有事情的能力,有些事情,媽媽還是要幫助寶寶來完成的,這樣才不會打擊寶寶做事的信心,使得寶寶依然積極地開發自己的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成長心理:兒童6種性格要早抓

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心理基礎,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  快樂活潑  快樂的孩子愛笑不愛哭,無憂無慮。而活潑並不只是好動,更不等同於吵鬧。活潑

抽動症應早期治療

上小學六年級的小明動作古怪眨眼、努嘴、伸腿、捶胸3~4年了,直到今年署假,媽媽才帶小孩來看病,醫生診斷小明患了“抽動症”。由於媽媽缺乏對多動症的認識,使小明的診斷和治療錯過了最佳時期,而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