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家庭中,家長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許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現懼怕、害羞、封閉、敵對等異常心理,這種異常心理如不好好引導,便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使孩子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用三種“心”來對待孩子。
尊重的心父母對孩子既要有嚴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遇事要與孩子多商量、多溝通,真正讓孩子感覺他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從小培養他的責任感。學習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將自己的愛好、願望強加給孩子,應尊重孩子的愛好,發揮孩子的特長並加以正確引導。
平常的心父母對孩子的發展要有平常心,應該接受孩子的平凡。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成才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並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導作用的過程。所以,對孩子不要期望過高,更不要在口頭上隨意將孩子與優秀的孩子相比,使孩子產生自卑,喪失自信。
寬容的心每個孩子都有不足或缺點,但許多家長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點,所以平時給予孩子的是隨意性的訓斥、責罰、打罵。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黯然神傷,喪失信心,也可能因為父母的一聲鼓勵而奮發向上。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時時需要肯定和賞識,所以父母要經常肯定孩子的進步。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從小學會交朋友
寶寶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才能體會到同伴交往的樂趣。寶寶學會如何與老師交往和溝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師生互動。能夠與小朋友、老師友好相處的寶寶就會更喜歡幼兒園了。那麼父母怎樣培養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呢? 1.每天放 |
![]() |
如何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寶貝今後一生的發展,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我認為,寶貝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靈和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於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