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態亂象]
彌補兒時的物質貧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時候家裡條件艱苦,現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經濟能力,於是盡力給寶寶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質條件,以彌補自身的遺憾。這類父母對小時候體驗到的饑寒刻骨銘心,發誓不讓自己的寶寶凍著、餓著。結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魚蝦不吃。
正確的態度:這類父母應該認真思考,不管為孩子花多少錢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衡量——
a、是否有效地利用了金錢和財物,能否給孩子帶來真正的益處。
b、是否利於寶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品格的培養。
c、有無過度消費:一個寶寶每天需要的營養是有限的,寶寶的衣飾只要做到美觀大方、方便舒適就行。
不好意思對孩子說“不!”
買東西,孩子當著外人哭鬧,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見孩子哭,二是怕售貨員笑話自己小氣,對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鬧的脅迫下買下昂貴又不實用的玩具或不合適的零食。
正確的態度:該買的東西,有能力就大方地給孩子買下,如果經濟不允許,不要好面子,耐心地告訴孩子理由。不要訓斥孩子,始終要以理服人,讓孩子明白並不是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夠得到。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都能逐漸學會和成人商討,並克制自己。不該買的東西,態度要堅決。
工作忙碌,以物質禮物彌補親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心裡感到慚愧,於是會買很多各式各樣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籍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計博得孩子一笑。
正確的態度:職場父母,身不由己。但要知道寶寶的要求其實很低,只要你回家多抱抱他,能夠有效地把你的愛傳達給他;把你在家的時間和他共度;把你看報的時間換成陪伴他的時間;在你出差培訓時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給他掛個電話,告訴他媽媽想他了;在你做家務時不支開他,讓他做你的小尾巴……他就滿足了。過度的禮物,對他來說並不能替代親情。
父母本人以奢侈為榮
父母本人喜歡奢侈、從眾、愛炫耀:即使工作不忙,路不遠,也要用轎車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甚至怕丟人,沒有轎車,讓孩子的爸爸借車,或開公車接送孩子;平時購物不節制,在孩子面前購物一擲千金,給孩子購買物品不顧實際需要,見到喜歡的就買;平時在家,會在寶寶面前交流一些大把花錢,無度消費有理的思想,以之為榮。寶寶耳濡目染,視奢侈為自然。
正確的態度:為了寶寶,盡量克制一下自己的物欲、虛榮心,做好寶寶的楷模。
越貴越有營養
有的父母認為寶寶3歲以前是大腦生長發育的關鍵期,營養必須得跟上,而且越貴的東西越有營養。於是每天都要讓孩子吃蝦,添加輔食時也一定要吃罐裝菜泥,非進口水果不吃。認為蘿卜白菜都是廉價的菜,一家就一個寶寶,一定要讓孩子吃“好菜”。過於在意食物的“檔次”高低,往往適得其反,而且把這種思想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給了孩子。
正確的態度:學會科學安排孩子的飲食,做到營養合理。合理的膳食,會讓寶寶喜歡食物,自然而然珍惜食物,不再浪費。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為此他們擁有太多的愛,但有時“太多”也會變成孩子的心理壓力。物質擁有量的過剩與情感、精神營養的不良會使孩子發展失衡。心理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 |
![]() |
孩子發生意外時該如何急救
僅僅因為處理不當,便讓本已嚴重的後果更加嚴重,孩子承受的是肉體上的傷害,而家長承受的則是心理上的打擊。 孩子發生意外如何急救 據報載,一個4歲的小孩掉到粥鍋被燙傷了,當時的燙傷面積不算太大,約10%,但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