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人認為,獨立性是培養出來的,更有人認為,把孩子在很小年齡全托出去是培養獨立的一種方法。
實際上人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走向了獨立。最早的獨立首先是功能上的獨立,兒童不斷地使用自身的每一個功能,以達到獨立:口、手、腿……最後逐漸走向內在的心理、意識……的獨立。
嬰兒脫離母體就意味著他不再依賴媽媽的身體而存活。
6個月時,嬰兒的胃裡開始產生消化食物的酶,在獨立之路上嬰兒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他不再依賴母乳而生存。
1歲時,嬰兒開始獨立行走。
2歲時,嬰兒開始對他人說“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區分開來。這個“不”是人生中第一個獨立宣言。
3歲——6歲期間,兒童逐漸形成了一個真實的、區別於他人的內在模式和秩序,自我基本成形,在心理、意志、情感、思想上奠定了人格獨立的基礎。
6歲——9歲期間,兒童建構了屬於自己的有關生活的常識和藝術的品質,建立了屬於自己文化特質,自我的形成加進了人類文化的特質。
9歲——12歲期間,兒童開始有了有意識的學習心智,他的認知不再受環境的限制,而是能擴展到整個宇宙。此時兒童的道德感開始形成。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的第二個時期(第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是0歲——3歲),他未來對智性方面的興趣視這一時期環境提供的機遇而定。這就是為什麼小學要給孩子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孩子接觸各種學科。我們的小學開設了11門課,除傳統課目外,把科學實驗課細分為:力學實驗、光學實驗、電磁學實驗、氣象學實驗、地質學實驗、化學實驗、工程學實驗、天文學實驗。把自然學科細分為:天氣、夜空、人體、昆蟲、有殼生物、哺乳動物、海濱、巖石和礦物、沙漠植物、樹、花朵等等。音樂課也細分為:樂器、芭蕾、欣賞等。還有社會實踐課、討論課、陶藝課等。有了這樣一個寬泛的知識基礎,一個人就容易發現自己的興趣,並決定將來在哪一個領域內進行深度探索。理想就是在這過程中自然產生的。
12——16歲,青春期到來時,心智開始轉向外面的世界,開始對人和事有了興趣;在學科上也有了傾向性。人的基本的成長形成了。自我形成,人開始有了離開父母、家庭的內在動力,自身的獨立從內到外完成了。
18——28歲後,開始為成為社會的人過渡和努力。走向社會的基本的獨立形成了。
28——40歲,實現社會價值。
由於我個人更傾向於人的生命是在40歲成熟。就好比是一個圓,做為社會的價值完成之後,人會回歸自我,重新考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真正走向身心靈的獨立是40歲。
但所有獨立的基礎,是兒童的早期獨立的雛形,沒有它,任何獨立都無從談起。
![]() |
寶寶扭傷後的急救方式有哪一些
小寶寶淘氣好動,經常會不小心扭傷腳踝或手臂,如果家長沒有做出正確的急救方式,則容易造成更大的傷害,那麼寶寶扭傷後如何急救呢?請看下文給出的指導。 扭傷的程度及症狀: 扭傷的部位疼痛,局部肌肉有壓痛,碰觸或活 |
![]() |
孤獨症防治再現新法
孤獨症兒童更願意獨處、喜歡玩簡單的玩具、更容易接受簡單、單一和結構化的物品。然而,實際生活環境並不是那麼理想,他們常常表現出無所適從、以至情緒失調的現象。孤獨症兒童的行為和特點使他們易於喜歡一些計算機軟件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