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習慣和性格是從小就養成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很多品質,一旦養成之後便很難改變。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對孩子良好品質的培養,讓他們從小就培養起寬容善良的心理。
從嬰幼心理的特點來看,孩子心理品質的養成很容易受到家長言行的影響。家長對每一件事情的態度,都有可能影響孩子品行的養成。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痛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
然後安慰孩子說,咱們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這時候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做法,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大人可能會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過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這有什麼,我沒教孩子打人啊。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一棵草說話與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一張桌子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為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
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中蘊含的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只有前後統一的東西,才能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並穩定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做事的風格。
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處事的方式,家長對每一件事的處理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價值觀的形成。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品質,家長需要以合理的為人處事方式來影響孩子。
![]() |
如何根據兒童年齡選奶?
一歲以內的嬰兒,每公斤體重需要的能量是110千卡,大約是成年人的三倍。其體重增長主要來自於攝取的食物提供的能量。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營養研究室研究員吳光馳指出,嬰幼兒身體的消化系統並不強大,奶是所有食物中最適合嬰 |
![]() |
別跟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較勁
李亮對周傑倫的歌非常癡迷,他喜歡看演唱會,而且要整晚整晚地輪番看,不連續的話就覺得不過瘾。還有,你看到李亮頭上罩個耳機,貌似在認真地聽英語錄音,其實是在聽周傑倫的歌,而試題和卷子壓根沒動。媽媽曾經說過他幾次,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