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淺談小學“潛能生”心理障礙問題

淺談小學“潛能生”心理障礙問題

  小學“潛能生”是指那些品質上、學習上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學生優秀,而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教育下卻有潛力可挖的個別特特的學生。

  這些學生由於學習不夠努力,不夠刻苦,成績不夠突出,甚至落後,上課愛動,不專心聽講,老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則在情理之中。但是,正因為他們的缺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老師經常單一地批評,同學們長期地約定俗成的“看法”,使得這些學生心理上便產生一些“障礙”--“我的優點大家都看不見,怎麼表現也是白費氣力。”久而久之,影響了身心的健康成長。他們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有如下幾種,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健康、活潑、愉快的成長。

  一、自卑心理

  這些學生往往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學,是同學中多余的人。因此,有活動也不去參加,即使是參加了也不是情願的,上課時,不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惟恐說錯遭同學們恥笑,他們對周圍事物都漠不關心,對別人的講話只是被動地聽;做起事來謹小慎微,缺乏自信心,缺少自主意識。

  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個人要求受到社會集體尊重的情感。它是使學生珍視自己在集體裡的合理地位,保持自己在集體中的聲譽,積極向上,努力克服缺點的內部動力之一,而這些學生心裡充滿著自尊與自卑的矛盾。其自尊常以不容忍別人的輕視的扭曲狀態出現,自卑卻是真正悲哀的自卑。

  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集體榮譽感。這種受到傷害的幼苗在老師的精心培育和呵護下完全可以煥發生機。

  二、逆反心理

  俗話說“十個指頭不一般齊”。一個班集體中的“潛能生”,不象優秀生那樣“居高臨下”,心裡的痛苦往往不能正常地流露出來,或在與老師、同學交流時得不到應有的宣洩,而是把一切埋藏在心底,面對自我的孤獨無助,面對挫折時的無能為力,面對新群體的優越感喪失等等,他們便會對老師的批評教育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我行我素,不惜以違犯班規,校紀或惡作劇的形式來“引人注目”,滿足於自我存在的表現欲。

淺談小學“潛能生”心理障礙問題

  學生的逆反心理,從思想活躍性來看,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狀態,雖然他們的知識和判斷能力不一定准確,結論不一定恰當,卻是有利的教育時機。

  對待他們,我們要講究批評方式,其語言要和善,要巧妙,要悅耳動聽,要讓學生易於接受,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善意的批評。這樣,不僅僅可以轉化他們,而且很可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精神的人才。

  三、脆弱心理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而那些“潛能生”思想就很脆弱,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就表現出意志薄弱,萎靡不振,無所適從,甚至“破罐子破摔”。

  他們這種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最關鍵的是他們在求學的道路上極少獲得成功的喜悅,是一次次的挫折使他們心裡產生障礙,失去了進取的決心和動力,因此,我們要視他們為“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尊重他們,鼓勵他們,為他們架起一座成功的橋梁,認真分析其個體差異,發掘閃光點,在“學習與紀律”所構的“二維空間”裡,這些學生也許是無光可發,可在加上“活動”所構成的“三維空間”裡,他們往往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

  四、疑懼心理

  小學“潛能生”因為擔心受到或曾經受到人們的嚴厲指責與嘲笑,往往比較“膽小”、“心虛”、“敏感”、“有戒心”、“有敵意”,常常會主觀地認為老師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會“迫害”自己,給自己“小鞋”穿,以至對真正關心自己的老師也不願意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消極態度。

  為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老師要以情感人,從多方面關心他們,使他們在生活中親身體會到老師的善意,相信老師的真心,在學習上,老師要發現和誘導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們的這些品質轉化為學習興趣。另外,還要為這些學生創設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讓他們堅信“一切從頭開始”,“我能行”。以消除學生的顧慮,使他們有爆發式的轉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進餐催促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北京市曾做過一個調查,隨機選擇了10個托兒所和幼兒園,看看全托的孩子們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很多全托的寶寶營養不良!當結果出來時,很多兒童營養學專家都感到非常吃驚,因為國內托兒所、幼兒園的寶寶配餐標准是由許多專

小學生因上課不聽話被老師抓著頭發摔

6月14日,在渭南市中心醫院,銘銘背上仍有傷痕,走路時右腿有點跛。提起被老師打的事情,銘銘的身子微微顫抖。他說,6月10日下午最後一節課是美術課,教美術的張老師說只要不在課堂上說話,做什麼都行,他就拿出折紙做手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