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常由於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心。
如果當孩子向你表達他的感受時,你毫無反應,或者說些陳詞濫調,如我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回去接著玩吧--他會想:"爸爸媽媽一點都不關心我。他們不愛我。"
同情:我真難過,你真可憐
與冷漠截然相反的另一端是同情,同情往往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情感產生共鳴,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為孩子的憂愁而憂愁。
可是,寶寶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媽媽提供他們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一味地表現同情心態,這樣寶寶更會覺得自己可憐,而對解決問題沒有什麼信心。
移情:看來你很害怕離開你的朋友
移情就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心靈和頭腦去傾聽寶寶的心聲,當你對孩子表現出移情時,他會知道你理解她的感受。爸爸媽媽能敏銳地覺察到寶寶的痛苦、恐懼、失望、憤怒,或沮喪,並且能夠諒解,同時又能比較明智地為孩子提供鼓勵和幫助。
移情能很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並且能夠有效地使孩子擺脫這種情緒對他的影響。毫無疑問,三種常見的發應中,移情是最好的一種。移情的反應,有利於孩子的自我接受,有利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互相信任的健康的親子關系。如何掌握這種特殊的育兒技能,其實並不難。
學習怎樣移情
第一步:傾聽
當寶寶悲傷、憤怒、抑郁或驚慌失措時,他所需要的也許只是爸爸媽媽能聆聽他的訴說。孩子只希望父母能夠耐心聽完他的訴說,不要爸媽對自己的表現作任何評價,也不要他們提任何建議。
所以,允許你的孩子向你訴說他的感受。你不要對他妄加評論,也不要急於幫他解決問題。通常,他需要知道的只有一點--你關心他,你願意花時間來聽他的訴說。讓他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必要時,你可以提一些問題引導他訴說。
小提示:爸爸媽媽在向寶寶提問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使你的問題變成質問。
第二步:不加評論地接納和反映孩子的感受
接納你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不要評價,不要歪曲。描述你所看到的情緒表現:
小家伙,比賽輸了,你很生氣吧?
看上去你的朋友令你心煩意亂。
這類對情緒的反饋,有助於孩子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寶寶通過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了解了自己的相貌、身材等身體特征,通過聽爸爸媽媽對他感受的反饋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孩子還可以據此對自我情緒進行修飾和改變。
通過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式來反映他的情緒,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被別人接受。同時,它還使孩子知道:別人了解他們的感受。這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
小提示:當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肯定時,不要翻來覆去地重復一兩句話,否則孩子會對你的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你口是心非。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事後引導孩子討論他的感受
在許多情況下,你不需要采取這一步。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當孩子表現出比較極端的情緒時,你需要他情緒平靜下來,頭腦保持清醒時,與他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這時,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探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產生不良的情緒。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你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你可不可以用另外的辦法來處理:對你自己的態度有什麼看法?
小提示:在向孩子提這些問題時,重要的是要孩子通過自己的情緒反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要讓他們反省。
![]() |
寶寶發燒的五大誤區
寶寶發燒有五大誤區 誤區一: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家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也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 |
![]() |
父母千萬不要把新生兒喂得太胖
新生兒體重超過4千克的為巨大兒,比起正常體重的新生兒來說,他們更加脆弱。體重明顯超標後,還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如體態臃腫、行動遲緩、不愛運動,長大以後,容易患上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 那麼,怎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