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回升很快,短短幾天,就感覺從冬天直接進入夏季。大街上隨處可見清涼的夏裝,小寶寶們也脫下厚厚的棉襖,活蹦亂跳起來。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寶寶由於抵抗力比較差,過早脫掉棉衣,一旦遇到冷空氣,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會難以適應;同時春季病菌大量繁殖,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傳染病。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春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背部、腹部、足底是春捂重點。保持腹背溫暖有助於減少脾胃疾病,預防感冒。足底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也是對外界最敏感的地方。
2、關注天氣預報,未雨綢缪,春季氣候多變,時有寒潮過境,提前做好准備,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給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處的“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
3、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日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捂了。
4、早晨不要隨便脫掉寶寶的衣服。一天之中最低溫度是日出前後,氣溫最低,所以早晨一定要注意保暖。
5、出汗是導致寶寶感冒的誘因之一。寶寶好動,穿多了自然就會出汗,但又缺乏抗寒力,更不能馬上將衣服脫掉,應該讓寶寶安靜下來,等待自然消汗,再趕緊換上干淨的衣服。
相關閱讀:適當春捂有好處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 |
小兒急性腎炎是如何來識別
急性腎炎又稱急性腎小球腎炎,本病作為一種感染後免疫反應,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或皮膚的鏈球菌感染之後。當然本病預後大都良好,不留任何後遺症,但如果發病早期處理不當,或一些嚴重病例,則可轉為慢性腎炎甚至腎功能衰竭,而危 |
![]() |
發育期的兒童如何科學的進補?
身體虛弱,動不動就生病的孩子特讓家長憂心,秋季“補補”能不能補出一個好體質呢?醫師澄清一個誤解:兒童的“體質弱”跟成年人的“體質弱”是兩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