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一種孩子生病後的一種常見症狀,引起小兒發熱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發熱像各種急性傳染病像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水痘、風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菌痢、傷寒均可伴有發熱。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敗血症、皮膚感染、尿路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也會引起發熱。非感染性發熱結締組織病如風濕熱、兒童類風濕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等均可有發熱;此外,小兒脫水熱、藥物熱、暑熱症、腫瘤、白血病以及顱腦外傷後的中樞性發熱均屬於非感染性發熱。
有些家長遇到孩子發熱,就非常著急, 擔心發熱會把孩子燒壞了,所以一見發熱就帶孩子上醫院,發熱一兩天體溫不退,要麼責怪醫生治療沒效果,連個發熱都治不好,要麼帶著孩子一天去好幾家醫院。
其實正常人體有一整套調節體溫的自動控制系統,使人體的體溫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由於各種原因,當致熱原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或體溫調節中樞本身功能紊亂時,產熱大於散熱,則體溫就超出了正常范圍,稱為發熱。一般根據發熱的程度分低熱(體溫低於38℃)、中等度發熱(38至39℃之間)、高熱(39至41℃之間)和超高熱(體溫高於41℃)。
寶寶出生後,正常的體溫要比成年人稍高,而且容易波動。這是因為小兒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善。一般小兒的正常體溫(腋下)在37~37.2℃左右,個別寶寶一天中最高體溫可達37.4℃。除此之外,寶寶體溫在一日之間可有較大波動,年幼兒一日之間體溫可相差0.5~1℃,稍大點的寶寶則在1℃以上。通常情況下進食飲水後、運動後、洗澡後、大哭後、大量出汗後及天熱、午後體溫較高。相反,上午和睡眠時體溫較低。
由於每個人的正常體溫有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孩子的正常體溫均能達到37.2攝氏度,或每日上下午體溫均有0.5~1攝氏度的波動。那麼家長如何觀察寶寶的體溫情況呢?正常體溫的測量方法是在早晨8點左右、午後3點左右、晚上8點左右各測一次體溫,連續測量幾天,取其最穩定的值即為正常體溫。測量的時候應該盡量避開進食、運動後、洗澡後、大哭後及大量出汗的狀況。因為這時的測量不能夠反映寶寶體溫的真實情況,測量體溫一定要在寶寶安靜的狀態下進行。
一般情況下,遇到寶寶發熱,如果病情診斷明確,家長就不要驚慌失措,按照醫生的方法堅持治療即可,現在有些家長一見發熱就心急如焚,要求醫生三管齊下:退熱、輸液、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長不論病情如何,擅自作主給孩子服用抗生素,這都是不可取的。我們要知道發熱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是人體抵抗感染的一種表現,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人體的正氣(自身免疫力)與外來的邪氣(各種疾病)抗爭的表現。
發熱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如果發熱持續時間過長或體溫過高,可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大量消耗和機體代謝紊亂,各器官功能受損,高熱還可引起高熱驚厥。所以對發熱的孩子必須進行良好的護理,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熱期,以促使其早日康復。家長在家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休息:發熱的孩子最好臥床休息,這樣可減少能量消耗,減少肌肉活動和熱量的產生。有助於孩子正氣的恢復。熱退時常伴有大量出汗,要及時用干毛巾擦拭或換下汗濕的衣服,防止受涼。
2、多飲水:發熱時呼吸快,蒸發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還可促使多排尿,通過排尿有利於降溫和毒素的排洩。最好飲用溫開水,有利於發汗。也可選用鹽開水。不要用飲料代替飲水。有些寶寶得病後就變得不愛喝水,這時家長可以采取少量多次頻服方法。特別是服用了退熱藥後,只有飲水才能幫助發汗起到退熱的作用。
3、飲食喂養:發熱的孩子一方面消耗大,另一方面因為生病胃腸道的消化能力減弱,因此要注意給他們提供的食物要既有營養又易於消化。要清淡可口,不要進食肥甘厚味的食品,如果孩子沒有食欲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
4、環境通風:居室空氣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溫降低一些,這樣有助於身體熱經傳導輻射散熱,有利於降溫。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更應該重視居室通風,可以將孩子先抱到其他房間後,再給居室通風。
5、物理降溫:可以做額頭部冷毛巾冷敷;或用30%-40%的酒精擦浴,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家中的白酒代替;也可洗溫水澡,洗澡的水溫最好比體溫低1-2℃。如果孩子有怕冷畏寒、寒戰時就不宜采用這些物理降溫的方法。
6、口服退熱藥:高熱時可口服退熱藥,但要注意,體溫超過38.5℃才能口服退熱藥,每次只服用一種退熱藥,不要同時或在短時間內服用幾種退熱藥,以免藥物過量,出汗太多,導致小兒虛脫。一般兩次服藥間隔最好不要少於4~6小時。也不要長時間服用同一種退熱藥,一種退熱藥使用了三天,就要更換其他退熱藥了。家長特別要注意的是口服退熱藥同時不能再同時用物理降溫方法,因為口服退熱藥是通過發汗起到退熱的作用,而物理降溫時由於孩子身體受到冷刺激會導致汗毛孔緊閉,不能發汗而失去退熱的作用。
7、仔細觀察病情:如果孩子雖然高熱,但面色紅潤精神好,家長就不用著急,也不必一天往醫院跑幾次,只要遵照醫生的囑咐,堅持服藥就可以。但是如果孩子變得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出現頻繁嘔吐、腹瀉或頭痛,或者孩子眼神發直,身體打激靈,則要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注:作者為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鄭軍)
![]() |
如何了解孩子的注意力?
根據教育專家認為,注意力是其他所有的能力之母,因為其他的所有能力都需要注意。世界上著名的記憶大師也認為,注意力等於記憶力,這給注意力最好的肯定。注意力是人認識世界的窗口。注意力就是人們對某個事物的集中關注的能力 |
![]() |
尿崩症預防
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