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十月再戰幼兒急疹

十月再戰幼兒急疹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是幼兒急疹的高發期,很多寶寶生的第一次病也是幼兒急疹,相信很多媽媽為此也都很緊張、焦慮。這裡,我們選登兩位媽媽的文章,希望能給其他媽媽有所借鑒。

  幼兒急疹——寶寶第一次生病
 
  這幾天作為媽媽的我也著急上火了,因為一向健康好動的大康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生病,都說:“寶寶出生半年後從母體帶的免疫力已經耗盡了,半歲之後的寶寶很容易生病,作為新媽媽的我們更要小心照顧!”沒有想到真的這麼靈驗!真誠地希望這段經歷和心得能給和大康相同月齡的媽媽們一定借鑒,讓大家能平和、理智地面對這看似可怕的疾病。

  寶寶症狀:

  周一  小雨

  一整天大康還算聽話就是感覺總愛哼哼,不耐煩的時候總要小聲地哭兩聲,其他方面如吃奶、精神狀態、大小便還都很正常。下午4點時開始有一些輕微的發燒,但我們沒太重視,晚上5點喂他吃奶時感覺他的頭燙燙的,一測體溫37.1℃,還可以,就多喝了一點水,多抱抱他,避免他運動使他累了。晚上他的精神不是很好,很早就睡覺了,夜裡一直感覺寶寶滾熱的,手心和腳心一直很熱。

  這一夜我也沒有睡好,只要寶寶稍微一哭鬧,我就抱起他給他吃奶,其實平時他很聽話的。中間喂了一次水,不過寶寶總撒尿,就是不出汗,凌晨4點多就哭鬧著醒了,體溫37.5℃,一早我就帶他去了附近的醫院。

  周二   大雨

  醫生讓我們化驗了一個血常規,說:“周圍血白細胞總數降低,有一些輕微貧血。”然後給開了小兒退熱栓和一些退燒藥。從醫院回家的路上寶寶睡著了,回家以後我們就開始給他喝水、喂藥,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他都吐了,而且吐得很可憐,小兒退熱栓趁他睡覺的時候推了進去,幾分鐘之內就退燒了。但是能感覺出來他還是不舒服,過了一會又開始反復發燒。傍晚的時候好了一些,晚上還是有一些高燒,但是不嚴重(37℃),身上不燙,但總出汗!

  周三    晴

  和一位媽媽聊起了大康的症狀,那位媽媽告訴我可能是幼兒急疹,先別緊張,別用藥,用物理降溫法。

  這一整天大康還可以,不過還是感覺他不舒服、不精神。晚上睡覺時雖然已退燒,但是仍萎靡不振、愛哭,老愛驚醒,驚醒後就大哭,眼淚刷刷地往下流。一整晚我和他姥姥都沒有睡多少。

  周四    晴

  今天查詢了關於“幼兒急疹”的資料,看了很多分析和解答,加上其他媽媽們的經驗,我豁然開朗了。雖然大康還處在幼兒急疹的進行時期,但是畢竟自己已經了解了一些,也有了很多的准備!

  媽媽的心得

  A.做為媽媽,要多學習,多和有經驗的媽媽溝通,避免著急時盲目地用藥;

  B.家長帶寶寶到戶外或公園去曬太陽,在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感染幼兒急疹;

  C.醫院做了血常規檢查後發現,寶寶的周圍血白細胞總數降低,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多數,這就是幼兒急疹周圍血象的特點,家長要有一個心理准備;

  D.寶寶患病階段,不願喝奶時可多喂些果汁或把牛奶調稀;

  E.出現輕微情況不需要上醫院,寶寶的很多問題自己就能解決,但如果寶寶體溫達到38.5℃有嘔吐、精神不振的情況時,還是需要去醫院診治的。

  F.推薦松田道雄寫的《育兒百科》,很實用的一本書!

  媽媽寄語:

  大康,6個半月的你第一次生病,笨笨的媽媽還什麼也不知道,現在媽媽補習了很多東西。雖然你現在還很難受,但媽媽已經掌握了一些要領,寶寶會好的,很快就會好的,我們一起加油!


  寶貝得了幼兒急疹 
 
  奇奇長這麼大,除了小時候得了一次急性腸炎外,從來沒有生過病,連輕微的感冒也沒有,大人們一直覺得很慶幸。可有天半夜小家伙卻發起燒來,之前也沒有任何征兆。媽媽出差了,外婆、奶奶很著急,就帶著小家伙去了婦保站看醫生。

  量了肛溫是39.5℃,扁桃體無發炎症狀,再驗血,醫生得出結論:病毒性發燒。開了退燒肛門栓、希克勞(抗生素)和3針抗病毒肌注針。

  當天每隔6個小時就用一個退燒栓,希克勞吃了2次,病毒針打了1次,奇奇好像精神好很多了。只是晚上媽媽在得知奇奇生病時,第一反應卻是幼兒急疹,並覺得醫生用藥有問題。就叮囑奶奶和外婆,除了退燒栓,希克勞和病毒針都停下不要用,等媽媽早上回來看看再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嬰兒營養不良就該這樣飲食

治療兒童營養不良注意以下兩點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毫克,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如蛋黃、肝泥、魚肝油制劑、蝦皮、菜末、果汁、

中醫對小兒腹瀉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如何認識?

中醫將腹瀉稱為洩瀉,是以脾胃功能失調,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樣,便次增多為其主要的病症。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如下:  (1)內傷飲食  小兒處於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階段,需要充足的營養來滿足機體的需要。小兒脾胃功能虛弱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