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秋季宜防咳嗽再起

秋季宜防咳嗽再起

  中醫認為,肺為嬌髒,易為燥邪所傷。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燥邪犯肺,最易傷其陰津。肺失津潤,秋風一起,有不少人開始感冒咳嗽,或干咳少痰,痰黏難咳出,或痰中帶血,胸悶氣喘。甚者還可使原有的肺與支氣管疾病加重、復發或經久不愈。所以,秋季宜防咳嗽再起。

  秋季咳嗽證,屬寒涼者,可伴畏寒、怕冷等症狀,可以用藥物結合拔罐、紅外線等進行治療;肺熱型咳嗽,則往往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干、食欲不振等,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可從瀉大腸火入手治療,麻仁潤腸丸等是可選擇的方劑。

  秋季氣候干燥,很多人覺得口中發干無味,甚至出現舌干燥、裂紋、芒刺現象。這些都是津液虛耗或熱盛傷陰之症。

  在治療上述症狀時,有一種十分簡便的方法,即舌抵上腭。舌抵上腭能起到溝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使督脈上升之氣化為津液,下降到口裡,可以慢慢咽下。經常舌抵上腭,就可改善口干舌燥的狀況。因此,秋季防秋燥宜舌抵上腭。

  秋季宜濕潤口腔防咽炎

  不少人在秋季會感到咽部干燥發癢,好像有什麼東西堵塞著,不時嗆咳出少量的痰液。其實,這就是因秋季氣候干燥而引發的慢性咽喉炎,中醫形象地稱之為"梅核氣"。

  秋季宜濕潤口腔防咽炎。防治慢性咽炎應做到:一是要多飲水,保持呼吸道的濕潤;二是戒除煙酒,避免不良的刺激,並經常用鹽水、蘇打水、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清潔;三是口含薄荷片或碘喉片,每次1~2片,每天數次。

  夏秋之交宜防濕氣

  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很容易傷人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臥濕地,熱蒸水濕上騰,不斷地侵襲身體,而導致生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髒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髒健運,運化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不要在樹下、河邊及其他陰暗潮濕的地方長時間坐臥休息和露宿。居室和工作場所應注意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干並更衣。在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哺乳期吸奶器使用的六大疑問

媽媽們吸奶最常見的原因是為了把乳汁存起來,這樣你不在的時候,寶寶也能吃到母乳,並且當你和寶寶在一起時,也能維持你的奶量。  如果你要返回工作崗位,同時,又想繼續進行母乳喂養的話,那麼把奶吸出來保存,就顯得非常必

小兒佝偻病都有哪些症狀

小兒佝偻病都有哪些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